“黑袍妖僧”的称号出自哪里?姚广孝为何有此称呼?
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何被称“黑袍妖僧”?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姚广孝被称为“黑袍妖僧”,他对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初朱棣造反就是他的主意。朱棣成功以后,他被称为“黑衣宰相”,不过“黑袍妖僧”是泛互联网时代派生的一个历史名词,无可考证其出处。但不容置疑,它是在“黑衣宰相”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黑袍妖僧”和“黑衣宰相”的关联
据历载,朱棣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居功至伟。朱棣特许姚广孝蓄发还俗,又赐给他大量的府邸和宫女。但都被姚广孝拒绝,他只有每次上朝的时候才会穿上朝服,等散朝回到家里以后,姚广孝便会换上僧衣。
而这个僧衣就是“黑衣宰相”这个外号的出处。
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姚广孝传》
缁,《说文解字》解释为缁,帛黑色也。
《诗·郑风·缁衣》中有诗句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毛诗故训传》注解为缁,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
所以缁衣的解释具体有三种
黑色帛布衣服;
黑色的朝服;
黑色的僧衣;
还被引申为僧人,出现这些词余,如缁锡(僧人);缁子(和尚);缁林(僧界,僧众);缁徒(僧侣)
如在《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中就有类似的描写说
戴了儒衣儒冠,便是;,便是释牟尼佛。
,正因为姚广孝喜欢穿青黑色的僧衣,所以被称之为“黑衣宰相”,而“黑袍妖僧”则似乎是现代社会派生的一个词语,姚广孝在封建时代地位很高,配享太庙,自然不可能出现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出现。
不管如何,姚广孝如何能够被称之为“黑袍妖僧”呢?
不拘世俗的行为和思想
“妖”并不是说姚广孝是个妖怪,更像是说姚广孝不爱按常理出牌,譬如我们常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又或者说一个人穿衣打扮,行为举止“妖里妖气”,多用来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符合主流价值和规则。
姚广孝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精通三教理论(释儒道),虽是个僧人,却拜道士为老师,学习阴阳之术。
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明史·姚广孝传》
除了精通知识理论,他还精通儒家智慧,1375年(洪武八年)下诏让精通儒术的僧人到礼部应试,但并没有取得很大成就,仅仅获得一件僧衣。(PS这可能和后来姚广孝一直穿着僧衣有关)
洪武中,诏通儒书僧试礼部。不受官,赐僧服还——《明史·姚广孝传》
但精通三教学识并不能够说明姚广孝“妖”,其具体表现主要还是集中在言行举止中。
例子
姚广孝后来成为朱棣的幕僚,建文帝实施削藩以后,当时朱棣反叛的决心并不是十分坚定,摇摆不定,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才坚定了反抗的决心。
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姚广孝的举动是很反常的,他精通儒术,自然知道作为臣子应当“忠君爱国”,维持“君臣伦理”,他偏偏要劝朱棣起来反对建文帝,还说自己“只知道天意,不知道民心”。
此是一怪。
例子
朱棣决心造反以后,临行前在北平誓师,但突然一阵,将王府的瓦片吹落在地。这让朱棣十分惊恐,认为是不祥之兆,姚广孝又站出来劝说朱棣这是吉兆,瓦片掉落,寓意将改朝换代。
适大风雨至,檐瓦堕地,成祖色变。道衍曰“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
姚广孝早年跟随道家学习阴阳之术,对于这些风水卦象必然是了解的,他并没有约束于鬼神之说,反而巧妙地破解了朱棣心中的疑虑。
可见姚广孝是一个“身在青山,心在红尘”的人,虽然是个僧人,但并没有像其它僧人一样恪守清规戒律,诵经吃斋。虽精通儒术,但又不沿用,反而力劝朱棣起兵,及至朱棣获得成功后,他又不羡繁华富贵,将朱棣赐给他的大量钱财都分给自己的老乡宗族。
明明是个和尚,却还有一个养子,凡此种种,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妖人”、奇人、怪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