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至刚”的左宗棠,上位之后谁的面子也不卖!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名臣的事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十三年(1874年)八月,左宗棠被破格钦赐出身,赏加翰林,以陕甘总督晋协办,不久又拜东阁大学士。大清开国二百多年,以举人身份拜相的,仅此一例。但让朝臣们更惊讶的是,这一年左宗棠入京陛见,又给京城官场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
左宗棠的脾气想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他这次进京主要有三件事,公事是向两宫请训;私事有两件,一是要当面感谢一直帮助支持他的潘祖荫,二是要找官文算算旧账,要当面问问他为何老是和他过不去。
见到潘祖荫以后,左宗棠便表达了谢意。不过潘祖荫也告诉左宗棠,官文已经病得不轻,能不能熬过今年怕是难说。左宗棠得知此事后,觉得这个时候找官文算账有些过意不去,于是这件事便放下了。
第二天,左宗棠便按照封疆大吏入京的惯例,先去拜访恭亲王、醇亲王等。不过左宗棠不太懂得规矩,总是两手空空,把几位王爷气得不轻。于是,王爷们商量着要好好整治这个不懂事的总督。所幸的是,太后对左宗棠圣眷正隆,她先是赏赐紫禁城骑马,然后又和、同治帝一起召见了他。
熟悉左宗棠的应该知道,他是湖南人,此前一直是在外地任官。因此他和两宫太后交流的时候,所说的湖南话让两宫太后听得不明白,于是便让他写个奏折,将具体要的事务罗列出来。
请训完毕后,左宗棠回到住处便写了一道《陕甘饷源奇拙请旨拨实饷折》,他将陕甘的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报,希望能得两宫的准许,早日拨下军饷,免得回去后又与户部纠缠不清。不过,左宗棠在上这道奏折时又犯了忌讳。
按照惯例,封疆大吏上有关军务方面的折子,事先应该要和军机处商量一下,以便于两宫太后垂询的时候有个心理准备。此时,恭亲王奕主持军机处,左宗棠理应要和他通通气。可偏偏左宗棠不是这么想的,他认为陕甘的事情,自然要陕甘总督自己拿主意,别人说什么都是扯淡。
慈禧看左宗棠千里迢迢来京一次不容易,看到折子后便给批了,要求军机处和户部赶紧去办,同时又让其他各省督抚从速协拨,不得延误。慈禧的批复很快转到了军机处,奕和们一看头都炸了,这个左宗棠不按常理出牌,不是把朝臣和各省督抚都给得罪光了吗。
奕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如果不加以阻止,谁也不知道左宗棠还会搞出什么事情来。于是他把文祥、宝鋆、沈桂芬三人请来商议对策,决定让潘祖荫去点拨点拨左宗棠,免得他又惹事。潘祖荫这边刚刚接到奕的指示,准备去见左宗棠,无奈还是晚了一步。左宗棠果真又惹事了,这一次他直接和慈禧的红人李莲英干上了。
宫里的太监们和官场上的老爷们一样,都不是省油的灯,宫里也有一套见不得人的潜规则。但凡是外官入宫陛见,太监们总是要伸手捞点油水。左宗棠这次进宫,李莲英便派人前去索贿,左宗棠不懂宫里规矩,马上就给了脸色,斥责来人希望他在宫里好好当差,不要做违法的事,并说:“清转告李公公,我不惹他,他也不要来惹我。”
李莲英是何许人,得罪了他可不是闹着玩的,别说是左宗棠,就是奕等军机大臣也要给他三分面子。据说李莲英索贿有一个套路,许多进京引见的官员,他不等人家来请,便主动打发人来请安,请安时手里不是拿着黄瓜便是一串辣椒,算是见面礼。
进京的官员也都知道他的意思,也就不等开口,便三万两万地把银票送给他,就是前来跑腿的小太监也不能白跑,也得赏上百两银子。李莲英的这个套路,几乎已成定例,无人敢驳其情面。可这一次横的碰见不要命的,李莲英尽管恨得牙痒痒,但在左宗棠面前,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只能是静待时机,等将来有机会再报这一箭之仇了。
潘祖荫和左宗棠关系一直不错,他见到左宗棠后,委婉地告诉他,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官有做官的原则,不能乱来。可任凭潘祖荫怎么说,左宗棠就是听不进半句,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的事实证明,左宗棠这样的暴脾气,却没有给自己惹来太大的麻烦,无非就是人家背地里嚼嚼舌头而已。在晚清官场,像左宗棠这样的人绝对是“异类”。但总结起来,一是他确实功高,一般人也奈何不了他,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有“至正至刚”的一面,在绝对的刚正面前,任何潜规则都是无法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