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退位之后手中还大权在握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位
还不知道的太上皇生活的读者,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把皇位给儿子以后,却一直牢牢地掌控着朝政。他还把的所有使臣集中起来,对他们说“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乾隆为什么给藩属国的使臣们说这个话呢?因为本国是不用说的,大家都看得出来,知道是他掌控朝政。外国人可能不了解,他需要给他们交代一下。由此可见,乾隆是想让全世界都知道天下还是他的天下,权力还在他的手里。
而且,乾隆这个话还是说给嘉庆听的。“大事还是我办”,那什么是大事呢?这个并没有标准,需要嘉庆自己去领悟。嘉庆要想把这个傀儡皇帝当好,要想自己能够把皇帝当到他爹乾隆皇帝去世后,只能都向乾隆汇报了。
那么,既然乾隆想要把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不把皇位让出来就是了。干嘛又要让出来,又不放权力呢?这不是吗?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乾隆把话说过头了,收不了场。
乾隆皇帝在25岁登上皇位后,曾下了一道圣旨,说他自己在位的时间不会超过他爷爷。
乾隆当时说这个话,是有原因的。其一,表示他尊奉康熙。尊奉康熙,其实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表明他爹和他都得位很正。这种做法,古时候的皇帝都经常使用。其二,表示他不会在位太长的时间,免得造成康熙晚年“太子造反”这样的悲剧。其三,也是最重要一点,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已经25岁,康熙在位61年,他不超过康熙,在位应该是60年。那么到了60年后,他也85岁了。在他们家族的历史上,还很少有活到85岁的。也就是说,估计到不了85岁,乾隆就挂了。所以说那么一句没用的面子话,也无所谓。
哪知道他竟然那么能活,都85岁了,还活得好好的。这样,就不好收场了,不让出皇位,也不可能了。
(康熙剧照)
推荐阅读同样是篡位得来的皇位,为什么司马炎厚待,却对司
第二,乾隆皇帝想当完美皇帝,行尧舜之道。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是大清帝国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虽然这一段时期,主要得力于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积蓄。也依赖于当时气候转暖,遇到了一段的岁月。也就是说,虽然并不主要是乾隆的功劳。但乾隆不这么认为,他恰恰认为是他的功劳。他的功绩超过历史上的所有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乾隆自己号称“”。“老人”一词,在现在或许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不同。古代是“老人”政治,是“老人”说了算。而且还“”,可见,乾隆皇帝对自己是相当自得的。
不过,乾隆皇帝虽然自得,却还有一项“伟大功绩”没有完成。因为古代对皇帝的最高评价是“行尧舜之道”。什么是“行尧舜之道”呢?就是禅让。乾隆皇帝还没有干过禅让这件事。所以,把皇位禅让给嘉庆,他就补了这一块短板,要称为“十全老人”,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第三,乾隆皇帝累了,他想休息一会儿。
明清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皇权高度集中,不会受到影响,但皇帝又会累得够呛。皇帝要不想累,就得重用一些大臣,或者一些身边的人。
有人说,你这不是废话吗?既然要重用一些人,为什么不设立宰相来帮皇帝分担事情呢?错了。设立宰相帮皇帝分担事情,宰相的权力就会变大。重用一些人,这些人名不正,言也不顺,所以关键时刻还得靠皇帝。
乾隆虽然早年很勤政,但他确实太累了,也没兴奋感了,所以晚年的时候,才会重用等人。但就算这样,乾隆依然很累。要想不太累,又要保住他“完美皇帝”的名声,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假禅让”。也就是说,“禅让”了,但权力不变。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