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的如何恢复人口的 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却苦不堪言
还不知道人口的读者,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末年,,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联手灭了暴秦,又发生了相争。刘邦经过四年的艰苦战斗后,在垓下消灭了项羽,建立了大一统的汉朝。此时,经过多年战乱,人口锐减,尤其是大量青壮年男子死在了战场上,社会经济大幅度倒退。据相关统计,秦朝的时候人口有三千万之多,而汉朝建立的时候,人口只有一千多万了。
刘邦看着满目苍夷、百废待兴的江山,准备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第一步,汉朝需要恢复人口。刘邦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为了鼓励老百姓生育,超过十五岁没嫁人的女子必须交税,用现在话来形容这个税就是“单身税”。
汉朝政府规定,女子如果在十五岁之前没有出嫁,一年便要向国家缴纳120钱“单身税”。当时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高,120钱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一个人三个月的生活消费了,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
当时的老百姓,为了少交税,也会早早地将女儿随便便出嫁了。他们顾不上挑姑爷帅不帅,有没钱,甚至还有人把女儿嫁给富贵人家做小妾。没办法,如果他们不把女儿嫁出去,得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
放到现代社会,一个15岁的女孩,还是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嫁人,生儿育女呢。现代社会,提倡晚婚晚育,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少于22周岁,女不得低于20周岁。可是在古代,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就是如此残酷,强迫15岁的女孩嫁人,生儿育女。她们自己还没长大成人,还是一个孩子,也没经验教育子女。,汉朝为了增加人口,而规定的这个规矩,对于国家是有利的,可是对于广大女孩来说,却是。
单身多好啊,自由自在,和朋友们尽情玩耍,还可以帮着养育自己的家里洗衣做饭。估计没有15岁以下的女孩子愿意这么早嫁人,背负如此沉重的负担。说实话,男方家也不一定愿意接受这样的“童养媳”,怕她们难以尽到一个妻子、儿媳的责任。
此时,还有下策,那就是鼓励多生子女。如老百姓每生一个孩子,免两年的赋税和徭役。这对于男方来说,简直是太好了,犹如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即使男方家再穷困,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保证他们娶上老婆。他们生下子女后,国家还有优惠政策,免除两年的赋税,呢。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主要靠大量劳力支撑,多一口人,就多一份力量。古代本身就有多子多福的观念,现在国家鼓励多生子女,自然欣然接受,大力推广。
公元前189年(汉惠帝六年),刘盈登基,其实是吕后执掌朝政。为了进一步鼓励生育,吕后感觉人口还是增加的太慢了,于是在刘邦的加减法上,来了一个乘法。国家又出了新规定,如果谁家有15岁到30岁不出嫁的女人,每年征收5倍人头税(按照适龄女计算)。人头税是120钱,五倍就是600钱,估计只有当地首富之类的大地主才能够缴纳得起吧。
《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惠帝和吕后的这项政策,大大地促进了汉朝人口的快速增长。汉朝皇帝的努力成效显著,实施如此奇葩的生育法70年后,到时,全国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3600万,已经恢复到秦朝初年的人口水平了。汉朝皇帝看到这一奇葩方法行之有效,深入贯彻这项政策,西汉最巅峰的时期甚至达到了6300万。6300万人口,这在我国古代,已经算是盛世时期的巅峰了。
古代每经历一次朝代更迭,人口都会锐减,新上位的统治者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政策,提高社会生产力。其中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人口,而增加人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女人早早结婚生子。
古代不只汉朝实行如此奇葩的政策,如规定男子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春秋时期越王时期,规定如果女子17岁还没有嫁了,就会关押父母,“,十年教训”,最终灭掉了。可是让还未发育完全的女孩,早早成为了妻子、母亲,确实不太好,对她们也是苦不堪言。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