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在位期间有哪些政绩?辉煌的背后是明朝灭亡的开始!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瞻基,十几位里比较"老实"的一位皇帝。与弑亲上位的、醉心木匠活的相比,朱瞻基确实要少挺多可供人吐槽的"槽点"。可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朱瞻基不是什么的餐风饮露的圣人,而是一个活得现实的帝王。在他的一生里,他也不缺于他声名无益的墨点。
朱瞻基,大明第五位皇帝,朱棣之孙,朱高炽之子。在朱瞻基出生的时候,朱棣还是燕王,还在费尽心思地谋划如何继承大统。一日,朱棣梦见赐给了自己一个大圭。大圭,即一种形似剑叶的手板。它的独特之处便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属御用器物。
能梦见这种情景,朱棣自然是高兴的。而这份喜悦,在他得知这一晚他的嫡长孙也降生之时达到了顶峰。
因为这一梦的关系,朱瞻基自幼便得到朱棣的重视。再加上朱瞻基从小便喜好读书,智识杰出,英气溢面,因而在朱棣和朱高炽心里他都颇占分量。而朱瞻基的聪慧头脑,在他作为皇长新帝时,也帮了他自己不少忙。
在其父朱高炽继位前,朱棣次子朱高熙也是皇位的强有力竞争者。而自负的朱高熙仗着自己的军功和一些权贵的支持,颇不把朱高炽父子放在眼里。一次,朱棣命皇子皇孙们前去孝陵拜谒先祖,朱高炽父子和朱高熙皆在列。那日天有小雨,腿脚不便的朱高炽在侍从的搀扶下走得,十分艰难。而紧跟其后的朱高熙看到兄长如此,丝毫不留情面地嘲讽到"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当时兄弟俩在立储之争上本就火药味十足,朱高熙再说出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有针对朱高炽腿脚不便的意味了。而比朱高熙走的要慢一步的朱瞻基听到皇叔这话,当即反驳到"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炽走在前面,朱高熙紧随其后,而朱瞻基又跟在朱高熙身后,故而朱瞻基这话一出,丢了面子的就还是朱高熙。
而朱瞻基这位喜欢"作妖"的皇叔,不仅在一些细枝末节处喜欢和朱高炽父子对着干,在朱高炽去世朱瞻基继位之际,叔侄二人还爆发了性命攸关的冲突。
从朱棣立储之时,朱高熙就有继位的愿望,可是却眼睁睁地看着朱高炽为帝,朱瞻基继位。于是在朱瞻基继位八个月以后,朱高熙终于按捺不住起兵。结果朱瞻基把这位皇叔的计划看得。
朱高熙以为,新帝初立,根基不稳,自己只要得到足够的支持,里应外合,自可以轻轻松松地抢走皇位。结果朱瞻基反倒利用了这个机会,,一路上不仅得到了人心,还轻轻松松地将自大的皇叔逼入绝境。
而于朱瞻基而言,守住了皇位还只是一切的开始。如何守住朱家的天下,才是他更需要倾注心血的事务。
在内政上,朱瞻基有两个大动作。当年朱棣建立了内阁,以让一些有才学的臣子辅佐行政,但并未给这些人多大的实权。而内阁到了朱瞻基手里,却发展成为了皇帝与之间的桥梁,正式承担起了拟定或代理行政事务的责任。
而随着朱瞻基对内阁的倚重,宦官也见缝插针地挤入了权力中心。为了让宦官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提高其沟通宫中内阁与外朝的效率,朱瞻基下令命来教导宦官。本来做着各种日常杂活的宦官能懂朝政了,他们自然就开始利用职务的便利来为自己谋利益。,在朱瞻基的这种"激化"下,明朝宦官专政由此愈演愈烈。"大名鼎鼎"的秉笔、掌印太监,正是在朱瞻基时期始现的。
而在对外事务上,朱瞻基也有两个重要举动北击蒙古,撤兵安南。宣德三年(1428)秋,朱瞻基曾御驾亲征,以巡边御寇。这次亲征,朱瞻基亲手射中三人,率领大军大败来犯敌寇,并斩杀了敌军首领。
而在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朱瞻基原谅了率领各地民众与明朝斗争多年的,甚至在黎利篡位后还对黎利表示支持。朱瞻基的这个举动,在当时得到不少人的反对,但他却坚持以这份妥协换取南方的稳定。而后来安南向中国朝贡多年的历史表明,朱瞻基当初的取舍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
可朱瞻基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在位十年的所作所为,乍一看都是佳绩,却成了明朝覆灭的推手。虽然在他的手中,内阁和宦官为自己的政绩出了不小的一份力。
可在他之后,内阁逐渐成为了实权的所有者,宦官逐渐成了宫中的新"主人"。朱元璋、朱棣等人防范了多年的朝臣、,就在朱瞻基手中走向了反面。
在朱瞻基为政的十年里,大明确实迎来了一段闾阎乐业的时光。等朱瞻基带着名誉撒手人寰,大明却带着萌发的毒疣继续往前走。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