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棣夺权之后是怎么稳固皇位的呢?
大家好,这里是学习方法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朱棣在后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因为从他早年的经历来看,他必深知皇权政治之下的残忍性,可谓稍有不慎便可前功尽弃。
所以,朱棣在登上皇位之下,其当务之急便是思量如何稳固来之不易的皇位。而从历载来看,朱棣所采取的措施基本有以下几点
1.在政治上证明自身登临皇位的合法性
2.封赏靖难之役中的有功之臣
3.安置各地藩王
一、在政治上,朱棣搬出了已故的太祖和
或许有人会疑问,朱元璋在建立大明之后,天下本就是“朱”家的,朱棣作为朱元璋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本就无可厚非。其实不然,这当牵扯到了封建社会皇权交接的一个体制性问题,那就是“”。
,朱棣虽是太祖朱元璋的子嗣,可谓根正苗红,但其非嫡出。朱元璋在世时,已经明确了大明第二任继承者为嫡长子也就是太子,虽然朱标英年早逝,但朱元璋还是贯彻了“嫡长子继承原则”,将继承者定位朱标之长子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所以,无论是从体制上,还是情理上,朱棣登位的合法性一直以来都备受议论。
朱棣要想证明自身得位之正,就必须拿出说法。而朱棣的说法便是从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入手。
(1)从朱元璋入手,证明其皇位的合法性:
朱棣在靖难之战时打着“”的名号,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抹去“反贼”的烙印,他所能做的便只有淡化。而淡化的方式则是从朱元璋入手。
所以他在即位之后,颁布了一道政令,废除一切在建文朝与洪武朝所相异的规章制度,这并非是说洪武朝的规章制度有多么实用,而是朱棣想通过“祖宗之法”的影响力来控制朝局,以此像世人表明他才是太祖以及朱明王朝的最有力拥护者和继承人。
除此之外,朱棣似乎还不满意,他令人将《太祖实录》重新修订了一次,在此之前,这本《太祖实录》已经修订过一次,但显然当中内容满足不了朱棣的政治需求。在实录之中,朱棣命令修订者在里面加入了许多小说笔法的描写
比如描写成朱元璋在世时是如何斥责太子朱标和建文帝朱允炆,总是摆出一副的模样。但对于朱棣,实录中的朱元璋对其总是大加赞赏,时常露出满面的笑容。以至于在朱元璋逝世之前,还总是询问朱棣的状况,并有意将皇位传授给他,由于朱允炆等人的“阴谋诡计”,朱棣作为大明合法继承人的位置被夺去了。
总而言之,朱棣修订的实录就是想告诉世人,大明天子之位本就属于自己,他才是大明的合法继承者。
(2)从马皇后入手,为其皇位增添光环
在中国古代皇权政治之中,向来都注重一个人的出身。比如我们常常听到所谓的“母凭子贵”,即做母亲的将自身地位的提升寄托于自己的儿子。
同样,有“母凭子贵”,也会有“子凭母贵”。不过,后者能够生效的前提便是此“母”地位非凡。诚然,马皇后明显达到了这个级别。
马皇后作为朱元璋的糟糠之妻,早年与朱元璋起事时便是患难与共,她与朱元璋的感情远非其她妃子所能够比拟的。所以,在大明建制之后,她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大明首选皇后,其地位可见一斑。
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都有朱元璋那般自信,将“我本淮右布衣”作为口头禅,自嘲乞丐天子。朱棣亦是如此,他不如其父朱元璋那么传奇。所以,在本非嫡出而又谋逆夺权的情况下更会显得自卑和恐惧。
为了摆脱这种恐惧,他逼不得已将自己的亲生母亲仍到脑后,把马皇后变成了自己的嫡母
《永乐实录》载“高皇后(即马皇后)生五子,长标,次上(朱棣),次周王肃。”
这便是正史上的记载,即朱棣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
,令人的是,史学界在近百年来基本达成了马皇后并非朱棣生母的共识,也就是说,
朱棣之所以要认马皇后为生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和证明皇位合法的无奈之举。
二、回归现实加封功臣与安置皇室兄弟
如果说朱棣以上几点的做法纯属心理上自我安慰的话,那么一下几点便是回归现实。
因为在封建史上,任何一位打天下的皇帝都不是光杆司令,他身边必然有着一群拥护者和追随者。这好比一个公司,想要繁荣发展,除了领导的英明之外,还要有员工的参与。
朱棣作为大明新一任的CEO,那些助他创业之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靖难功臣2.皇室兄弟对于这两类人,他们并不是很在意朱棣是如何夺权,又是否为马皇后亲生,他们所关注的只是现实利益,即你朱棣做皇帝之后,我能得到什么?
,这便牵扯到了如何“分红”的问题。
(1)合作伙伴封赏功臣
对于有功之臣,封建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无非封爵和赏金云云。大明亦是如此,太祖至建业以来,将爵位分为公爵(小灶)、侯爵(中灶)、伯爵(大灶)三类。能加封三爵之一者,相当于领到了朝廷的一张饭票。不过在大明,封爵有着“流”和“世”之区分
所谓“流”,是指这张饭票只能对自己生效,而“世”,则能福泽你的后世子孙。
在大明,领有此饭票者,皇帝会颁发“铁券”予以嘉奖。洪武时期,铁券上印有“开国辅运”四字,而永乐一朝,铁券则印有“奉天靖难”四字。
所以说,在朱棣夺权之后,他虽然还是继承“明”之正统,他毕竟是走的谋逆这条路,在登临皇位之后,
他还是得像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一般,来对待这些参与靖难的文臣武将,唯有此,他的永乐朝廷才能根基稳固。
(2)同室操戈从反削藩到削藩
在对待皇室兄弟方面,朱棣的内心其实是十分纠结的。因为在建文一朝,他与其他藩王一样面对着朝廷的打压,建文削藩,朱棣反抗,最终坐上了皇位。
那么朱棣成为皇帝了,他会停止削藩吗?显然不会,因为他明白建文削藩其实本身没错,只是结果失败了而已。朱棣始终明白,只要这些藩王有兵权在手,难保若干年后不会发生第二次“靖难”。
,在对待藩王这一方面,朱棣的目的基本与建文一致,不过他所采取的方式是“欲削必先予之”,即在安抚与厚待诸位藩王的基础之上,抑制和削弱这些藩王的实力。,这个前提就是朱棣与藩王之间的实力对比,显然,与建文朝不同,这些藩王已经没有能力与朱棣相抗衡了。
比如当初在靖难之役中全力支持朱棣的宁王,在一开始朱棣曾答应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等朱棣如愿登上皇位之后,他给宁王的这个许诺就变成了一张空头支票。不仅如此,当宁王想要挑选封地时,均被朱棣一一拒绝,最终朱棣将他的封地选在了远离京城的南昌。
其实,相对于其他藩王,宁王的处境算是比较好的了:
永乐四年(1406)五月,齐王爵位和官署被削;八月,被贬为庶人;永乐六年(1408)岷王官署及其护卫被削;永乐十年(1412)辽王官署及其护卫被削;永乐十九年(1421)周王官署及其护卫被削;至此,对朱棣皇位构成威胁的藩王们被一一剪除,而朱棣本人也得以安心坐着皇位,为大明开拓万世基业。
总而言之,皇权自古以来就充满着诱惑力。对于来之不易的皇位,朱棣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维护。其实除了以上几点,朱棣在维护皇位之路上的最大心结“建文帝的归属”问题,直到其死去也并未得以弄清。
,这一切在之后也显得并非十分重要,因为朱棣在位的二十余年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业,毫无疑问是他皇位能够稳固的根源所在。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