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正史上的周瑜绝不是气量狭小之辈!

传统文化 2022-07-07 16:56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末年、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各路英雄纷纷登场,周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在《》中周瑜的下场很凄惨,年仅36岁就被被活活气死,留下了一句千古笑谈:周郎妙计安天下,。

  那么周瑜真的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吗?

  (一)先来看一看《.周瑜传》的记载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与义兵讨,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有无通共。

  从以上文字无名可以看出周瑜出身名门,世代为官,周瑜长相潇洒、俊朗,和。在孙策创业的艰难时刻,周瑜送给孙策自家的一所大宅子,作为孙策的府邸。和孙策共同开创了江东基业。

  试想,像这样一位胸怀大志、光明磊落的英雄我们怎么能说他气量狭小呢?

  孙策死,掌事,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长史共同执掌大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数年间,周瑜征讨麻、保二屯,击退江夏黄祖的进攻。

  公元208年,孙权征讨江夏。正在这时统大兵南下,刘琮投降。荆州水军尽入曹操之手,东吴将士都很惊恐。孙权问计于臣下,众人大多以为曹操乃虎狼也,又据长江之星,不如投降。

  唯有周瑜: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您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岂可轻易送人?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试想百万大军就在眼前,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对,怎么能说是气量狭小呢?

  后,周瑜准确地分析了形势,认识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与结缘攻取益州、汉中,以巩固江东孙权的底盘与实力,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走在半道之中病死。

  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统帅,怎么能说是器量狭小呢?而且周瑜之死是在途中病死的,根本没有气死一说。

  (二)《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和周瑜的记载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历史上一部气势恢弘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上起的战国时期,下至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就是以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成败兴亡、经验教训给当代统治者做一个参考、借鉴。《资治通鉴》对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应该是非常客观的。

  在公元200年的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击败,可为什么过了8年以后,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就变成了失败的一方呢?

  这里边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的士兵发生了可怕的瘟疫。在刚一交战的时候,曹操士兵中的瘟疫就已经发生。曹军不利,所以就撤退到江北。周瑜的部将乘机提出了用火攻曹操的建议,得到周瑜的支持,结果取得了成功。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曹军中发生可怕的瘟疫以外,还有众谋士和将领的智慧。“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大军南下的危急时刻,诸葛亮提出了联结东吴,共抗曹操的主张。

  正好这个时候,抱着同样的目的来到了夏口。

  诸葛亮和鲁肃一拍即合,两人前往柴桑求见孙权。在东吴将士大多主张投降的时候,鲁肃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力主孙权应该应战。周瑜分析了曹军士兵的真正实力,最终坚定了孙权抵抗的决心。赤壁之战以孙、刘两方的完胜,曹操的完败而结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的最大贡献者当属周瑜,他准确地判断出曹操士兵大多为北方士兵,劳师远征乃兵家之大忌也,况北方士兵南下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斩杀曹操。,战争一开始,曹军就发生了瘟疫,开局不利。然后给了黄盖,才有了后面的结局。根本没有之说,更是和“借东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又哪来的周瑜“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呢?

  即是是在《三国演义》里面也有对周瑜的赞誉。《三国演义》第45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是周瑜的老同学,他奉曹操之命过长江去劝说周瑜,结果无功而返,还骗曹操斩杀了、两员大将。蒋干说“周瑜,非言辞所能动也”。可见,周瑜绝不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之辈。

  (三)周瑜对后事的安排上

  赤壁之战后,周瑜认识到了西川的重要性,提出与马超结缘攻取益州、汉中,以巩固江东孙权的底盘与实力。结果天妒英才,走在半道之中病死。时年36岁。

  这一年是公元211年。

  将星陨落,三军恸哭。不过,周瑜在临死前给吴主孙权推荐了他的接班人——鲁肃。

  如果说在对待的态度上,周瑜是主战的话,那么鲁肃就是主和了。

  周瑜死后,鲁肃做了东吴的大都督,孙、刘两家维持了数十年的友好。直至鲁肃死,白衣渡江袭破,孙、刘两家正式撕破了脸皮。

  刘备亲起大军为关羽报仇,在惨败,病死白帝城。在蜀国受到重创的同时,东吴的力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消耗。再也没有力量对付北方的曹魏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肃才是最高明的。周瑜的眼光才是独到的。

  这样一个有敏锐洞察力、勇于推荐和自己政见不和的人做统帅,又怎么能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呢?

  (四)历代文人墨客对周瑜的赞美

  晚唐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戏谑地把赤壁之战获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东南风。要不是有东南风,曹操就要把、掳走关在上了。

  描写三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场面,赞颂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英雄人物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北宋文学家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看对周瑜的描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分明就是一个文雅儒将,“运筹帷幄之间。之外”,气定神闲,谈笑间就击退了曹操的。

  要知道: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也就30多岁,正是人的一生中就为风光、得意的时候,“羽扇纶巾”也成为周瑜的代名词。

  后来,随着《三国演义》的深入普及,罗贯中把对周瑜的描写移植到了诸葛亮身上,《三国演义》影视剧中,诸葛亮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副儒生形象。殊不知,这“羽扇纶巾”的形象原来就是特指周瑜的。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