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是什么人?为什么雍正对其他人苛刻却对他宠爱有加?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宠臣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华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每一位君主身边总有几位宠幸的权臣。若是贤明的君王,他身边的权臣也定是他的左膀右臂,皆系栋梁之才;若是昏庸的君王,他身边的权臣多半为奸诈小人,心术不正之辈。
而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史学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认可他兢兢业业,也有批判他"碌碌无为",他就是介于之间的雍正。非议的声音大多都基于的丰功伟业,相比而言雍正却显得过于平庸。更有甚者,认为他谋权,夺了十四阿哥的皇位,若非如此,清朝三世同盛也不是臆想。
诸如此类说法,至今不胜枚举,很难有个定论,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雍正时期的第一宠臣——李卫入手。
传言这李卫在雍正王朝可谓是权倾朝野,势力庞大的令人震惊。雍正对诸多臣相当苛刻,对李卫却是宠爱有加。李卫是何许人也,他为何受到雍正的独宠,他的势力究竟能到达什么地步,或许正是我们解开雍正王朝诸多揣测的钥匙。
李卫,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初一生人,他的仕途并不是从雍正即位后开始的,而是从康熙时期便任了官职,更是见证了康熙,雍正,乾隆的三世变迁,绝对称得上是元老级的大臣。
能够任官如此之久,李卫却不是我们想象中是才华横溢,考取功名入仕的,相反他是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却不好好读书,大字不识几个。他这官职是"捐资"而来的,也就是我们熟称的买官。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卫捐资员外郎,不久便入职兵部员外郎。这么说来,这李卫不过就是靠钱上位,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却是能受到来自雍正的认可,看来雍正真如传言所道是位平庸的皇帝吗?
这番话倒是冤枉雍正了,因为李卫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捐资一事也就是入仕的敲门砖,之后的地位可都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而这李卫崭露头角,还是在康熙时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在李卫买官不过两年后,他便是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出任户部郎中一职,这才得以在雍正即位后,把李卫从众多官员中发掘出来。
雍正在登基前肯定和李卫有一点私交,一继位便是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命为云南盐驿道。当时管理盐粮的官职不可谓不是肥差,李卫却是没被这样的利益所驱使,优良政绩是相当的显赫。
雍正对于李卫认真负责的态度十分满意,几乎每年都要给他升迁官职,雍正二年(1724)到雍正五年(1727)年间,李卫连续升迁布政使,浙江巡抚,兼任盐政使,最终是出任浙江总督,一品官员。短短十年间,李卫便从五品员外郎一路升官加爵,身居一品,成为清朝朝堂中心的一员,他的能力定然是不可小觑的。
从李卫所担任的官职来看,大多职务都是与盐政有所关系,说明他在管理盐政,缉拿私盐方面有独到的能力。
康熙时期,浙江地区的走私私盐的现象屡见不鲜,上任的官员也多在其中分一杯羹。李卫非不贪慕那巨大的利益,更是对此类现象严惩不贷,盐枭中强如,都是被李卫给擒拿,极大程度上肃正了当地走私猖獗的风气。从这也可以看出李卫为官清正廉洁,嫉恶如仇。
,虽然李卫不曾读过两年书,他在处理大小事件的时候,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加之他性格倔强,认准的事便是要追根溯源,触及了不少朝廷之内早已的利益关系。甚至在他还是一介户部侍郎,发觉某位亲王的属下对于收缴的白银都要每千两额外加收十两作为库平银。
他在多次劝阻无果之后,直接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是丝毫不留情面拆穿,这也是雍正最为欣赏他的一点。
不过李卫的刚正不阿,显然是得罪了不少人,除了一些忠心的属下以外,倒是没有坐拥多大势力。换一个角度思考,李卫却又拥有着最坚实的势力——。雍正之所以重用李卫,是他早已发现在康熙盛世下朝廷的弊端,官官相护的官僚体制,让励精图治的雍正着实无从下手。李卫的存在,正是给雍正扫清这些迂腐旧势力的一把利剑。
若是没有一心改革的雍正,亦或是没有的李卫,乾隆能否开创第二个盛世恐怕悬而又悬。
由此看来,在国家治理方面,雍正或许不如康乾,在任人唯贤与深谋远虑方面,雍正也不愧于是清朝优质皇帝之一。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