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真的是个游手好闲的“流氓”吗?起义前的刘邦是个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一个话题人物。
很多人都说,刘邦真是走了狗屎运,一个街头小混混,四十多岁还打光棍,整天,沉缅于酒色,赊人家的酒喝,只不过时运兼济,屌丝逆袭,成了开国,开创出了煊赫鼎盛的大汉王朝。
这些话并不是瞎说。
要知道,《·高祖本纪》里就白纸黑字地写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愿从事农耕生产家务劳作,到了壮年,被试用为官吏,当了泗水亭,“廷中吏无所不狎侮”,以戏弄欺侮衙门里的吏役为乐。又写他“好酒及色”,经常到王媪、武负的酒店赊酒喝。
最让许多人看不惯的是,单父县人吕公竟然力排众议,将自己的女儿吕雉下嫁给了刘邦。
有人地啐骂说,刘邦这样一个老光棍,都到了四十不惑之年了,还一事无成,家贫如洗,吃了一顿霸王餐,吃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还获得了一笔彩礼,这还有天理吗?!
说这些话,都是不认真看书,不仔细看书的结果。
他们说话里面的最大一处硬伤——“刘邦四十岁还一事无成”,不知这个其中的“四十岁”是从哪儿看来的?
实际上,《史记·高祖本纪》只记录有刘邦的卒年——汉十二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根本就没明确交待有刘邦出生于何年,是在何年娶吕雉的。
现在查很多资料书,都记载说刘邦是出生于公元前256年。
但这个公元前256年,仅来自于人裴骃的《史记·集解》所引用皇甫谧的说法“皇甫谧曰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
应该是根据这个,就有了“刘邦四十岁还一事无成”的说法。
因为,《史记.高祖本纪》是明确记载有、时间的“元年秋,陈胜等起蕲。”
秦二世元年为公元前209年。
秦昭王五十一年为公元前256年。
而刘邦是大泽乡起义的背景下起兵反秦的。
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09年,刘邦的虚岁可不就是四十八岁?
果然,《史记·集解》里面,就有“徐广曰‘高祖时年四十八。’”
那么,按照一般人想像,那刘邦和吕雉结婚时的年纪,可不就是四十老几了?
,有一个问题皇甫谧是西晋人,生于公元215,卒于公元282年,距离刘邦生活的年代有四五百年,他是从何得知刘邦的生年的?
鬼知道!
反正他只是说了“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至汉十二年,年六十二”这么一句,不提供线索来源,爱信不信,不信拉倒。
极有可能,他是拍脑袋随口说的。
皇甫谧身后三百多年,人在注《汉书高帝纪》“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处,提出了另一个说法“臣瓒曰‘帝年四十二即位,即位十二年,寿五十三。’”
臣瓒也同样是西晋人。按照臣瓒的说法推算,以虚岁论,刘邦应该生于秦庄王三年,即公元前247年。
也就是说,秦二世元年,刘邦起事时,他其实是三十九虚岁而已。
您信皇甫谧还是信臣瓒?
如果信臣瓒,就不能说“刘邦四十岁还是光棍”了。
保守估计,刘邦是在与吕雉婚后至少过了八九年时间才起兵反秦的。
这个问题,从《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的“与两子居田中耨”一语可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吕雉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里锄草。
这两个孩子,就是刘邦和吕雉婚后生的两个孩子,即后来的和孝惠帝。
现在我们形容一个人结婚早,往往用“他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来打趣。
那么,这两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能在田里锄草了(《汉书·惠帝纪》说“高祖初为汉王”时,孝惠帝才五岁),,作为姐姐的鲁元公主应该是有七八岁了。
顺带说一下,《史记·高祖本纪》写的“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是说刘邦在担任亭长时,常请假回家种田。
大禹三顾家门而不入,是说大禹公而忘私,连家都顾不上。
也可以说大禹是个很无情的人,连家里的人也不愿看上一眼。
但从“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充分地感觉到,刘邦是一个责任心非常强的男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史记·高祖本纪》开篇就交待刘邦自小“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厌恶从事农耕生产家务劳作;,自从结婚成家,他便收心养性了,一方面既要做好自己亭长的本职工作,一方面又要回家种责任田,可谓家庭事业兼顾,可不是一个踏实可靠的责任男?
不得不感服这种“先抑后扬”的高明笔法。
还有,《史记·高祖本纪》又记,“高祖常繇咸阳”,“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
这里说的是,刘邦经常到咸阳公干、出差。刘邦当亭长时,用竹皮编织成帽子来戴,无论是捕盗还是到地方治安,都时时戴着它。
秦国灭六国,荡平宇内,天下尚未大安,刘邦从泗上到咸阳出差,千里迢迢,路途艰辛、险恶;他又保持作风,戴竹笠上山下乡,奔波劳苦,风尘仆仆。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呢?
再说回刘邦的年龄。
皇甫谧说“高祖以秦昭王五十一年生”,并没有什么证据,很可能只是顺口那么一说;臣瓒说刘邦“寿五十三”也没有什么证据,同样可能是顺口那么一说。
问题是,他们俩谁的说法更合理、更靠谱一些呢?
有一件事,可以拿来做参考。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可。”问,上曰“可。然陵少戆,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重厚少文,然安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这里说的是,刘邦平定时,被流矢所伤,回来路上,伤口感染。偏偏中医治理效果有限,刘邦本人又不相信中医,以至病倒不起。吕雉在他病危时,询问了之后相国的接班人。刘邦信口开出了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一串名单。
从刘邦的说话里,按照常理推,萧何的岁数应该比曹参大;曹参的岁数又比王陵大;王陵和岁数和陈平差不多,或者比陈平略大,但他们都比萧何和曹参年轻;最年轻的是周勃。并且,萧、曹、王三人之间的岁数必须有一个梯度,彼此间相差了四、五岁这样子。
可惜的是,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人和刘邦一样,早年都寂寂无名,史不载其生年。
但可喜的是,他们都属于自然死亡,而且死亡顺序,也正如刘邦的预料萧何病逝于惠帝二年 (公元前193年)七月辛未;曹参接替萧何为相,三年后病逝,时为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王陵病逝于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陈平病逝于孝文二年(公元前178年);周勃病逝于十一年(公元前169年)。
萧何等人的卒年,也证实了前面的推断萧何的岁数比曹参大;曹参的岁数又比王陵大;王陵和岁数和陈平差不多,或者比陈平略大;周勃最年轻。
理清了这一点,就可以进入推理环节了。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记载“王陵者,故沛人。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这里说的是,刘邦早年是把王陵当成兄长来对待的。
显然,王陵的岁数比刘邦大。
如果说,刘邦是在“年六十二”时向吕雉推荐曹参、王陵这两个已过花甲、将届古稀的糟老头子为相国接班人,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
,这种情形一旦是刘邦在“寿五十三”的情况下发生的,就不足为奇了。
可能有人会感到奇怪诚如你所说,刘邦既然都比萧何、曹参和王陵老,为何他死在了这些人的前头?
原因前面已经交待了刘邦是“击布时为流矢所中”,受了箭伤,“行道病”,回朝途中病倒,最终病情恶化而死。
所以,刘邦死时,年纪应该不是太老。
由此可知,刘邦在娶吕雉时,年纪也就在三十岁上下吧。
还有,刘邦的家境并非。
《史记列传》记“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这里说的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丰邑有一个好邻居,,两家相亲相爱。卢家生的儿子名叫卢绾,和刘邦是同一天出生,乡亲们持羊酒祝贺两家。两人长大后又一起上学,乡亲们又持羊酒贺两家。
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刘邦家是有一定名望的,不然,乡亲们不可能在刘邦诞生之日和上学破蒙之日持羊酒前来祝贺的。
二、刘邦是正儿八经读过书的读书人。
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再来看看刘邦的弟弟刘交的情况。
《汉书楚元王传》记“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才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干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及秦焚书,各别去。”
刘邦的弟弟刘交少年时曾和鲁穆生、白生、申公等名人同窗,在浮丘伯门下学《诗》。
浮丘伯更有名,他是战国时期大学者荀子的门客,属于当朝宰相的师叔。
一句话,刘邦家可不是普通人家。
大家别再误会刘邦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