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混得最差的皇帝,因哥哥被抓登基成帝为易储贿赂朝臣!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帝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汉人建立的,也是一个充满着悲情色彩的王朝。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有太多令人悲伤的事件发生,举例来说,像建文帝与叔侄相残、朱祁钰兄弟争权等等,都算得上十分可悲。
作为兄弟阋墙悲剧的主人公之一,宗朱祁钰被后人称作是悲情的明君,因为情商不高,他甚至还曾经做出花钱贿赂大臣这样既可笑又可悲的举动。
宣德三年(1428),朱祁钰生于皇宫之中,他是明宣宗的第二个儿子。和其他皇子不一样的是,朱祁钰的母亲在生他之前只不过是个侍女,靠着诞下龙子,她得以被封为贤妃。
朱祁钰七岁这年,父亲明宣宗因病意外去世,一个月后,他被封为郕王,且"奉藩京师"。所谓奉藩京师,就是说不用前往外地就任,而是被允许居住在京城。
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蛊惑下,决心彰显大明国力,痛击草原蛮夷瓦剌部,于是率领实际二十余万,号称五十万的大军。临走之前,朱祁镇留下弟弟朱祁钰监国,自己则兴冲冲地奔赴向前线重镇大同。
谁料想,大军才刚刚走到大同附近,粮草供给就出现了问题,一时间全军上下人心惶惶。
这种情况下,原本撤军是最好的选择,但王振为了不颜面扫地而执意劝说英宗继续进军。八月,调度不利、缺乏指挥的明军被蒙古瓦剌部痛击,狼狈逃至土木堡,并最终突围无力被剿灭殆尽。
英宗皇帝兵败被俘的消息传回北京后,满朝文武无不是惊慌失措。危急关头,的孙命监国的朱祁钰主持御前会议,侍讲主张南迁,但以为代表的一批大臣认为不该轻易迁移,避免走老路。
这年九月,于谦为首的大臣们一来为了防止瓦剌拿朱祁镇当人质要挟朝廷,二来为了避免主少国疑、人心惶惶而拥立了朱祁钰为新君。即位之初,朱祁钰主要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清理奸臣王振的余党,另一件就是国家的军政大权交给于谦,让他组织北京的防御。瓦剌见明朝很快立了新君,恼羞成怒的瓦剌人果然发动攻击,并一口气攻到了北京城下。
幸运的是,在于谦等人的奋力抵抗下,气势汹汹的瓦剌军兵败而归,北京才得以保全。后,明军逐渐找回状态,重新找回了对付瓦剌军的优势,毕竟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作战。眼看已经没有意义,瓦剌首领选择了将朱祁镇放回明朝,表现自己求和的诚意。就这样,在离开故土一年后,朱祁镇回到了北京。
作为庶出的次子,朱祁钰原本是没有机会坐上龙椅的,如今他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国之君,体验到了作为九五至尊的无上权威,自然是不愿将其轻易舍弃。于是,朱祁镇回到北京后直接被弟弟送到南宫软禁和监视,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但实际上却和在瓦剌没什么两样。解决完哥哥,朱祁钰又开始因为自己的侄子发愁了。
当年,孙太后虽然同意了于谦立朱祁钰为帝的请求,但又将朱祁镇两岁的儿子立为了太子。自己已经是皇帝,接班人却是侄子,朱祁钰心中不满,,易储成为了他日程表里的下一件大事。自古以来易储都是一件大事,皇帝就算是在自己的皇子中更换继承人都会遭到文官们的阻碍,何况朱祁钰是要把太后亲封的侄子换成自己的儿子。
为了能够得到支持,从小长在深宫,对没什么了解的朱祁钰想出了一个非常天真的方法。据说,他暗中找来陈循、次辅高榖等几个在朝中最有话语权的大臣,用贿赂银子的方式想换取他们的支持。因为并不了解官场的具体状况,朱祁钰所贿赂的不过是几十上百两银子,这对于陈循、高榖这一级别的大臣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为了不驳皇帝的面子,大臣们硬着头皮收下,朱祁钰却认为自己的"计策"奏效,便更加积极地去贿赂其他大臣。景泰三年(1452),朱祁钰宣布废黜朱见深,改立自己的皇子为太子,大臣们对此虽然多少有些意见,但为了防止皇上恼羞成怒,还是大多选择了沉默。戏剧性的是,第二年朱见济不幸夭折,朱祁钰的努力和期许成了一场空。
此后几年,朱祁钰再也没有生下皇子,而景泰八年(1457),他突染恶疾,大臣、等人趁机发动"",将朱祁镇重新拥立为帝。被赶下皇位的朱祁钰先是重新成了郕王,又在一个月后去世,死因不明。
朱祁钰在位期间的政绩可以说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在那个重视身份血缘的年代,只能说他和皇位或许本就不该有所交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