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谁?是诸葛亮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历史小说《演义》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这就是“草船借箭”。话说期间,诸葛亮领受的军令,要在三日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在的帮助下,利用多疑的性格,用几十只草船“借来”十万支箭。“草船借箭”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历史上却并不是这么回事!
,发生时间不对。小说的草船借箭发生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而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发生在建安十八年,也就是213年。,主角不对。小说的中主角是诸葛亮,而历史上的主角则是东吴的。,小说中的草船借箭是以历史为原型,而孙权才是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人物。那么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建安十七年,曹操在平定关中地区,击溃马超后,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东南地区,准备大举南下。到了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亲率大军,“号步骑四十万”,饮马长江。孙权闻讯后,亲率七万兵马北上迎敌,双方在濡须对峙,这就是历史上的濡须之战!交战之初,曹操派水军“作油船,夜渡洲上”。
孙权也派出水军迎战,并取得了大捷,“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孙权仗着自己的水军优势,不断向曹操发出挑战,但曹操下令军队坚守不出,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深入了解曹操军队的情况,孙权决定前去探查一番。于是在一个雾天,孙权乘坐一艘大船,“从灞须口入公军”,来探查曹军的情况。
此后的情节有两个不同版本的记载。先说第一个版本,曹操闻讯后,命令手下的将士开弓放箭,一时间“弓弩乱发,箭著其船”。由于船身一侧中箭太多,都可以倾斜了。孙权不慌不忙,命人调转船身,让一侧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也就成为小说中“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
再说一个版本,当曹军得知有一艘大船前来时,诸将们以为是来挑战的,纷纷主动请缨出战。曹操却对诸将说“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然后他下令“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也就是说没让人放箭。孙权的大船距离曹操水军营寨的时候才开始返回,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我个人觉得第二个版本有些逻辑上的问题,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既然曹操知道孙权乘船前来探查军情,为何还不命人放箭、派军出战呢?所以在两个版本中,我觉得第一个版本更可信一些。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后,曹操发现东吴军容整齐,“舟船器仗军伍整肃”,不禁感慨道“生子当如,儿子若豚犬耳!”
此时春雨逐渐多了起来,气候开始对曹军不利,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还附带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完信后,对诸将说“孙权不欺孤也!”之后,命令全军撤退。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灞须之战,草船借箭的历史原型也源自于此。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