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建铜雀台?真相是什么
说到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担任丞相,后加封魏王,对外降服南匈奴、、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东汉政治家、军事家。
历史上一直有传说曹操当年建铜雀台是为了东吴二乔,就是著名的和,大乔是的妻子,小乔是的妻子,相貌“皆国色也”。曹操认为自己征战一生一统天下,,东吴二乔相貌好人品佳,晚年建铜雀台让二乔在那里陪伴自己。
有三个“证据”似乎能够证明这个传说一是曹操儿子曹植的《铜雀台赋》其中一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中的二桥,似乎暗示的就是二乔;二是《演义》中为了刺激周瑜,改了《铜雀台赋》中的这一句,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终于激怒周瑜,决定联合抗曹;三是诗人《赤壁》中的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似乎也想表达这个意思。
传说不可信,曹操真正要建铜雀台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彰显平定四海之功业。
曹操消灭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谋士说“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定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修建的还有金凤、冰井两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植、王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正是由于这些文人骚客与铜雀台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代代相传,才有了类似“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诸多历史话题,成为人们写作与流传的题材。
对此,你怎么看呢?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