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喜欢北伐?他没想过好好发展蜀国吗
对为什么喜欢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的时候,诸葛亮给详细的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局势,认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两方是东吴的和北方的。
除了这两个人其他军阀都不足挂齿,刘备应该趁现在天下的局势还没稳定的时候,争取得到巴蜀和汉中,有了这两个地方再再加上荆州地区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仍然没有能力统一天下,而是需要东面和孙权联合,然后当天下局势有变的时候,从汉中和荆州两地北伐打败曹操,等曹操被打败之后,东吴地区也就自然归附到刘备的手下了,到那时候刘备就能够成功建立大汉第三王朝!
隆中对之后,接下来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战略构想去执行的,虽然荆州地区算是从孙权那里借来的,不过巴蜀和汉中已经被刘备集团完全掌控。
随后,孙权袭击的夺取了荆州,让刘备集团的控制区变得更小了,只剩下了巴蜀和汉中,所以诸葛亮非常清楚,以当时蜀国的国力,根本无法打败。甚至,因为丢了荆州,而且蜀国也没什么将才,讲道理来说蜀国那个时候的战略应该是防守为主,能撑一天是一天,至于匡复汉室,几乎已经不可能了,除非北方发生大规模动乱变得碎片化。
关于蜀国的国力到底怎样,诸葛亮非常清楚,所以在公元227年他北上之前,写了一篇著名的《出师表》,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第1句就说了今天下三分,益州(巴蜀)疲弊,此诚之秋也。
但诸葛亮却偏反着来,一生之中数次北伐,,仍然不忘初心,以至于到最国的国力越来越弱,等到被魏国灭掉的时候户籍人口已经不足百万了。
每个人做事都是有动机的,那么,诸葛亮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可能性是,诸葛亮知道他这一代人要是完不成匡复汉室的任务,下一代就更甭提了。因为,是真扶不起来啊。,当时朝中的大臣们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这么拥护刘禅的。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详细说明了这个道理。
诸葛亮说,别看现在朝中的大臣们这么拼命工作,前方的将士打仗也玩命,但这跟你没关系,朝廷上下如此团结奋进,是因为大家伙儿都非常感激刘备,刘备已经不在了,所以他们把对刘备的感激转过来用来报答陛下。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刘禅这个人性格有很大的缺点,没有诸葛亮看着早晚得坏事儿。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可以说是对刘禅谆谆教诲,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饱含着对刘备的感恩之情,和对刘禅无限的担忧。
诸葛亮要北上汉中准备和曹魏作战了,但他非常担心刘禅这个人在成都坏事,因为刘禅这个人性格上有点儿,不顾原则。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还告诉他,你要这不听按自己的性格来做事,大臣们就不搭理你了。
“以塞忠谏之路也。”
事实证明,诸葛亮对刘禅性格的担忧确实变成了现实。
虽然诸葛亮提拔的等人仍然对蜀国,可没想到,姜维在和曹军作战的时候,面对邓安率领的数千人刘禅竟然就投降了!
刘禅向邓艾投降,妄自菲薄,不讲原则的性格应该是主因。或者可以这么说,刘禅虽然是贵为蜀汉的,但他在人们面前对自己是否定的,在面对曹魏的时候对自己的国家也是否定的,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挫折让他变得很自卑!
一国之主都这样,那么整个蜀国在未来还有希望吗?
肯定是没有的了。
所以,诸葛亮知道,在他,蜀国在刘禅的领导下会失去进取心,只会混日子,撑一天是一天,随时准备向曹魏投降。
既然这样,诸葛亮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趁自己还拼得动,好好拼一下,成功了,不成功自己尽力了,也算是报答了刘备的知遇之恩。
所以,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这短短7年间,诸葛亮发动了对曹魏的5次战争。
而且,有时候明知道打不过也要打,没有了粮食在前线种粮食也不撤兵,想到这一幕,真是有点心疼他!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