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的托孤大臣 两者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都不了解托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章武三年,夷陵兵败后刘备急火攻心,大病不起。自觉命将不久的刘备将蜀国重臣和召至榻前,临终托孤。关于刘备托孤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不需赘述。托孤的结果是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受命,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幼主继承大统。
《志·先主传》中记载“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又任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刘备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时候,李严就在旁边。基于上面几点,许多人认为李严地位和诸葛亮不相上下,被罢免官职,沦为平民,实在是权术不够。
实际上,李严的地位从来就不能和诸葛亮。虽然受托,李严的地位跟诸葛亮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刘备为何不一碗水端平,让两人地位相当,或者说,刘备为何找一个地位同诸葛亮差距极大的人受托,这里面的帝王心思我们先不去揣测。我们今天只看受托后的李严和诸葛亮政治地位有多大差距。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提起丞相、宰相,许多人心中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诸葛亮。详细说来,宰相和丞相并不相同,丞相是具体官职,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统称。丞相无权,不能叫宰相,大权在握,虽无丞相之名,也可称宰相。时候的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时候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的官员,都是宰相。
虽然同为宰相,诸葛亮和后世的“侍郎”、“平章事”可不一样,诸葛亮的权柄要大的多。这里面有刘备托孤的因素,具体到人事制度上,诸葛亮有一个后世宰相不具备的权力开府治事。
开府治事,四个字读起来简单,却意味着皇权政治中最高权力所在,拥有开府治事权力的宰相甚至可以同分庭抗礼。什么叫做开府治事?《辞源》中解释开府为开建府署,辟置僚属。开府之后的宰相不但有自己的官府衙门,还能自己任命政府官员。举一个还算恰当的例子,每一届美国总统上任之后都会组建内阁,其中包括国务卿、财政部长、司法部长、国防部长等等官员。这些总统任命的官员经议会同意后赴任,负责对象是总统,总统说啥内阁做啥。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我们知道,政治权力的行使靠两个要素支撑,一是财政权,一是人事权。只要掌握了这两个要点,就能控制官僚系统。古人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这个要就是一手抓钱,一手抓人。抓不住钱,地方坐大,离心离德,管不了人,军阀割据,烽烟四起。
开府治事,意味着宰相可以通过人事任命的方式组建对自己负责的工作班子。毫无疑问,开府治事的宰相才是政府首脑,皇帝都无权对政务。
上图_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
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的事都是宰相说了算。汉初设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三公都开府治事,同朝称宰。三公里面又尤以丞相权重。这种政治架构下,皇权十分弱小。遇到没有追求的君主还好,一旦遇到雄才大略的君主,皇权和相权就会发生冲突。汉武帝时,皇权、相权的冲突来了个大爆发。当时丞相,官员任命全出自裁。汉武帝满腔怒火,也只能说你的官封完了没有,我的人还排着号呢!如果这种事发生在后世,自然是田蚡篡权无疑,但在当时,却是丞相份内,无可非议,反而是汉武帝的做法不守规矩。
为了摆脱相权桎梏,汉武帝通过提高尚书台地位来抗衡相府。尚书台原来是皇帝秘书机构,经过汉武帝改革,成了国家政务部门。大事小情越过相府,经尚书台裁决。宰相地位一落千丈。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曹操篡汉第一件事就是重开相府,架空皇帝名正言顺,有苦说不出。后诸葛亮官拜丞相,却不开府,虽然加录尚书事后也能把政务一把抓,但总是和理想中的君臣关系差了一截。永安托孤后,刘禅同意诸葛亮开府,就是给了诸葛亮全权处理政府的名分。
相比之下,李严地位就低多了。受托之后,诸葛亮返回成都,开府治事,“,咸决于亮”。李严却留在了永安,这一远一近决定了李严无法触及权力核心,时间一长,自然被政治中心抛弃。
对于开府治事,李严一直是抱有幻想的。建兴八年,诸葛亮西征,要求李严出兵汉中,李严借机要挟诸葛亮。在信中李严说曹魏托孤大臣、开府,暗示自己也要开府治事。同为顾命大臣,不考虑李严的人品和执政能力,这个要求不算高。诸葛亮和李严各让一步,封李严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对年幼的刘禅和功勋卓著的诸葛亮来说,这种宰相负责制的政治架构无疑是很好的。刘禅曾对诸葛亮说“政由,祭则寡人”。刘禅的意思很明确,诸葛亮你来做政府首脑,我做国家元首,政府的事我不管,祭祀仪式上我出面就好。
从开府治事一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同为托孤之臣的李严政治地位完全无法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是因地位尊崇而受托,李严是因受托而地位尊崇,两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受托后李严不断依仗托孤名分生事端,对诸葛亮处处掣肘,难免落得贬为平民的下场。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陈寿
【2】《帝国的惆怅》 易中天
【3】《品三国》 易中天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