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赵匡胤建立大宋的大功臣,苗训为何不出名?
大家好,我是学习方法网小编,说起苗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著作《宋论》中,曾对的发家史,进行过一个非常精彩的评价。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佑之者,天也;承其佑者,人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赵匡胤运气爆棚的羡慕与惊讶。
确实,看赵胤的崛起之路,除了的头几年吃了一些苦头之外,后面的道路似乎过于顺畅,就好像老天都在帮他一样。
不过,似乎在所有的史料当中都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就是辅佐赵匡胤建立大的首功之臣——苗训。
苗训,字光义,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宋村人。他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且才智过人,少年时远赴华山学道,深得著名道士陈抟的真传。经过几年潜心苦学,苗训出师时已经成了一位满腹经纶,胸怀韬略,精通星象占卜,医道玄学的济世贤才。
,学有小成的苗训对此并不满足。离开华山之后,他游走各地寻访名师,使学识更为精深,眼界更为开阔,胸怀更加博大。
苗训在游历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百姓饱受战火洗礼的惨状。于是,他在学成之后返回了家乡,搭起了一座简易的茅棚,帮助乡民们问诊救人、占卜算卦。由于其医道精湛,占卜神准,且无论远近穷富都一视同仁,一时间声名远播,门庭若市。
在一般人看来,苗训的伎俩顶多也就算得上是个身怀绝技的江湖术士。,也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江湖术士,成就了赵匡胤的丰功伟业。
赵匡胤第二次走出家门的时候,一路向北而行,漫无目的踏上了谋生之路。当他经过苗训的家乡时,已经成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落魄路人。在那个战火频升的年代,像赵匡胤这样落魄的人遍地都是,他的出现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当苗训看到赵匡胤时却是突然眼前一亮,当即就认定这个落魄的年轻人以后必然能够成就一代伟业。
苗训将赵匡胤请入家中盛情款待。在二人的交谈中,苗训为赵匡胤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为他定下了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赵匡胤前往后汉投靠时任枢密使的,在军中建立功业的起步策略,就出自苗训之手。赵匡胤对苗训经天纬地之才华钦佩万分,称其为“再世”。对其资助路费盘缠的义举更是,分手时相约,待时机成熟时必请先生出山共谋大业。
赵匡胤被郭威提拔为近军头目时,便把苗训请到了身边。自此之后,苗训辅助赵匡胤一直走到了建立大宋的那一天。
苗训在此期间的功绩是显而易见的。赵匡胤押宝,提拔、楚昭辅、潘美、高怀德、、郑子明等人为心腹部将组建自己的势力团队;以及柴荣亲政期间,赵匡胤在涂山、清流关、六合等地取得三场逆天战绩。这其中的政治主张、团队组建、战役谋略等方面,都出自于苗训之手。
继位之后,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剧幕,也是苗训精心策划、周密运作的结果。
从苗训的事迹来看,他就是那个让赵匡胤一路顺畅,犹如得到老天帮助的人。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苗训的慧眼识人、运筹帷幄,也就没有赵匡胤的丰功伟业。那么,为什么这位与齐名的人物,却在诸多史料之中鲜有提及呢?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苗训的先见之明;二是后人的背信弃义。
赵匡胤取代建立大宋之后,苗训借鉴了前朝功臣们“”的下场,为赵匡胤谋划了一出“”的剧幕,保住了众位功臣的性命。此后不久,他也以身体不适为由辞官卸任返回了家乡,最终以一个江湖术士的身份得以善终。赵匡胤为了表彰苗训的功绩,将他的家乡赐名为“宋村”。
苗训死后葬在老家的西岭之上,而接任宋朝之后,也不知什么原因,派了宫中的风水术士前去考察苗训的墓葬。风水术士回报称,苗训的墓对赵氏江山不利,此为不祥之兆。太宗听闻此言,不仅派人挖断了苗训墓葬的脉气,还对后人采取了一种压制的事态。
所以,在整个宋元时期,苗家后人都没有出现过身份显贵的人物。直到建立大明之后,苗家后人才逐渐熬出了头,族中出现了几位身份显贵的王妃和将军夫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