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梁山上为什么会没有绰号?原因是什么
在梁山上为什么会没有绰号,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传已经被各种影视剧翻拍,而且被很多家长作为蒙教育的书本,里面的一百零八位,除恶扬善,嫉恶如仇,是英雄主义的代言人。可能是施耐庵为了让他笔下的一百零八名好汉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然后被后世记住,所以每位英雄都有符合自己外貌特质、性格特质的绰号。如我们都知道的,等等,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流传到今天的绰号,那就是赤手的武松。
说起武松可能大家最熟知的就是武松打虎,就连现在民间的顺口溜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讲的就是武松的事迹,可见武松在生活中是很受欢迎的。施耐庵笔下描写的关于武松、怒杀西门庆等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武松的正直和洒脱,但为什么这样一个英雄形象没有一个绰号呢?
有人就要说,在水浒传中,武松不是有一个绰号叫行者吗?在我看来,行者不算是他的一个正式的一个绰号,只能算是一个在当时特定时期的一种对外展示的形象。行者这个名号是由于他的嫂子与西门庆私会,武松怎么能允许他最敬爱的哥哥被戴绿帽子而受欺负呢?所以一气之下,将自己的嫂子和私会之人打死,从此开始他的逃难之路。在逃难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杀,孙二娘把她打扮成一个行者的模样,而所谓的行者模样就是跟孙行者一样头戴金箍,一身道士的着装,行者也就是替天行道,所以在我看来这个称号只是一种职业,并不能算为一种绰号。
那咱们再反观其他梁山好汉的绰号,如,那正是因为宋江足智多谋,总是在关键时候能够拯救大家,所以被称为及时雨。那浪子燕青,他经常在妓院等场所出现,绰号浪子再也不为过,而这些人的绰号都与他们自身的特质,息息相关,完全是他们自身的真实写照,而行者,并不能完全概括武松的一生。而且在后世的流传中,他们的绰号跟他们的姓名都是连着一起读的,几乎没有人称武松为行者武松,所以说这个绰号也就不存在了。
对于武松为何没有绰号,我觉得应该和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相关,也就是他的哥哥武大郎,武大郎是一个卖烧饼的小贩,在开始是帮人送外卖,再到后来有一家自己的小门店,而且现在有商标品牌就叫武大郎烧饼,那可见在中国传统民间武大郎也是有地位的,这可能是沾了他的英雄弟弟武松的光。如果没有武松光辉伟岸的形象,武大郎自然也不会被人熟知。武松从小家境贫寒,是他哥哥带着他远离家乡,由于身材矮小,就靠卖烧饼养活武松,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自然受到了很多人的欺负,很多以及街头混混,拿烧饼不给钱。可能是因为武松从小目睹了哥哥,被人欺负,所以他从小就有意练武,加上他本身身材就比较魁梧,有灵性,后来遇到高人的点拨,所以武艺自然高强。正是这样的原生家庭造就了他,从小生活在社会低端,见过太多的穷人受欺负,拼命的成长和反抗就成了他生活目的,那如果说他生活在一个达官贵人或者富商之家,那么也不会造就他正义和的侠义,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上梁山作者埋下的一个伏笔吧。
在我中国古代,歌颂的就是这种手足之情,兄弟之意,而且施耐庵用大面积的篇幅去描写武大郎,那其目的就是为了烘托武松对哥哥的那种情谊,对于这种尊爱兄弟的人物形象,如果再给武松一个绰号,也是不符合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可能还会引起读者的共愤。梁山好汉每个人都有绰号,古人语,满则亏,如果刻画的所有好汉形象都是有绰号,整个故事情节就太过于完美,如果过于完美没有瑕疵,哪来后人的,又怎么能遗留千古呢?这跟今天媒体的营销创造热点的道理是一样的,一个要推广主演的影视剧,前期宣传就会爆出很多能让人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武松的一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在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武艺高强,惩奸除恶是个令人仰慕的英雄少侠。在晚年征讨的时候,断了一只手臂,他回到六合寺,在此出家,据说他一直是活到八十岁,可以想象他的出家生活是平平淡淡的,安享晚年的,更是符合中国古代好人有好报的思想观念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