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挽救147万人的生命,揭秘耶律楚材的传奇人生

传统文化 2022-07-07 09:51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学习方法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上有两个人曾力谏过,要敬天爱民,止杀积善。其中一个是大名鼎鼎的长春真人,另一个则是他的辅臣耶律楚材。这两位高人,分别以他们的修德和儒家的仁爱,化解着蒙古和他麾下大军的暴戾。在接过他父亲的权力皇冠以后,耶律楚材仍然在竭尽全力,以一己之身,阻止着蒙古皇帝的杀戮之刀,没有办法统计他共挽救了多少条生命,仅知道在他阻止汴梁一城被屠时,就有147万无辜的百姓保全了性命。

  耶律楚材,一个身上带着契丹王族血统的金国士子,却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宰相。他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担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

  也许世上真的有些玄妙的事情,耶律楚材的名字由来就带有玄机的味道。他的父亲耶律履官任金国尚书右丞,老年得此子,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履已届花甲之年,据说他精通数术,见了耶律楚材面相之后,说“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所用。”于是根据《春秋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 给儿子起名为“楚材”。一语成谶,莫过如此。

  耶律楚材身材高大,满面胡须,成吉思汗便称呼他为,意为“长髯人”。实际上耶律楚材自幼礼佛,看似威武彪悍的外表之下,是一颗的仁恕之心。

  在他和丘处机陪同成吉思汗大军西行时,与这个74岁高龄的全真掌教在止杀劝善一事上,有着惊人的默契与一致。丘处机曾对耶律楚材表露心迹“普天之下,大地苍生都正在遭受着犹如凌迟般的痛苦,不辞万里之遥,顺天而行,救拔世人。”

  耶律楚材也袒露心怀,回答道“天下干戈未尽,早已令我伤神,常自恨虚名耽误此身。倘不能制止百万强师,也要以微薄之力,匡扶尧舜之道,救济庶民。”

  丘处机乃得道高人,耶律楚材精于占卜,所以二人的劝止,既有出于为蒙古人长治久安计的考量,更带着道家的玄妙和预言式的神秘色彩,对正欲求长生之道的成吉思汗影响甚大,一路随蒙古大军西征,二人此举救人无数,可称得上功德无量。

  不止是心怀善念,止杀救人,其实耶律楚材对这个世界贡献极大,如果没有他对蒙古人的教化,这支来自草原的民族,不知道会把当时的世界带往何处。

  比如说,窝阔台登基后,有大臣建议把中原大地统统变为牧场,如若实施,必将是中原大地的一场浩劫,耶律楚材巧妙的以军需角度劝谏窝阔台,他说,军队征服需要大量供给,如果在中原地区合理征收地税、商税、盐税和铁冶税,以尽山泽之利,每年蒙古可以获得白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够军需之用了。窝阔台听信他的建议,就委派耶律楚材来主持中原赋税。耶律楚材于是在中原设立了十路课税使,全部委任以儒士,使中原地方避免了一次历史大倒退。

  耶律楚材通过这种方式也挽救和保护了大量的人才。当时汴梁为蒙军所破,耶律楚材建言工匠、儒、释、道、医、卜之流,皆可为朝廷所用,使这些人免于杀戮,散居于河北,并得到了一定的特殊照顾。他还大力保护儒士并引荐他们进入仕途,在蒙古灭亡金国、、大理和征伐南宋时,许多名士如元好问、赵复、窦默、王磐等人都被保护并获起用。

  他向蒙古统治者建言随着统治地域的扩大,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治理。他上奏说制造好兵器须用良工,守成就就必须任用儒臣。

  耶律楚材的建议得到窝阔台的肯定, 同意任用儒士作为官员和他提出的“校试”中原儒士的办法。公元1237年,窝阔台发布了试选儒士的诏书,次年,戊戌选试在中原诸路举行,共选取儒士4030人,这些中选儒士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执政时的名臣。

  耶律楚材推崇,大力倡导儒学。金灭亡后,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1233年孔元措袭封衍圣公称号,使宋、金以来,衍圣公的称号在新朝得以继续。 他征得太宗的同意,修复了孔庙,优待孔子后裔,建立了国子学,用儒家文化教育蒙古民众。

  历来,开化民智、泽被苍生的教化之功其实是最值得褒奖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耶律楚材确实是善莫大焉。

  “安得夔龙立廊庙,扶持尧舜济斯民”,心怀日月的耶律楚材,也许真的是上天派给蒙古人的最好的礼物,在匡佐蒙古两代帝王的过程中,沥心于文治,政绩斐然。

  他改变了以前蒙古人军政合一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为最高行政机构的中央集权体制。

  他劝谏了察合台实行跪拜礼仪,开始在蒙古推行以为基准的封建礼制。

  他废止了以草原惯例“札撒黑”来治理国家的落后状态,用《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使社会秩序就渐渐安定下来。

  他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改变了蒙古人以掠夺为念的习惯,在治下实行合理的税赋制度,使社会经济发展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耶律楚材生逢乱世,然心有理国,解救众生的执念,所以在,尽人事,无愧于天命。他使新兴的蒙古贵族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使先进的中原农耕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以儒教的仁爱理念逐渐熄灭了蒙古人的杀戮之心,使征战不断的乱世转为和平的治世。

  在蒙古人的世界里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所以,历史上对耶律楚材评价甚高。“一代贤相,仁蔽天地”,“中书湛然有天然之才,如宝鉴无尘,寒冰绝翳。”

  1244年五月,五十四岁的耶律楚材离世。“砥柱中流断,藏舟半夜移”,蒙古倾国悲哀,许多蒙古人痛哭失声,如丧亲偶。汉族的更是流着眼泪凭吊这位亦师亦友的契丹政治家,适时蒙古国数日内不闻乐声。

  暮之谦在《中书耶律公挽词》中悼言忽报台星折,仍结薤露新,斯民感天极,洒泪叫苍旻。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忽必烈遵从耶律楚材的遗愿,将他的遗骸移葬于燕京玉泉以东的瓮山,即今北京的万寿山,那里是他的故乡。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