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成诗是什么内容?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的是什么内容?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信大家非常熟悉,尤其是两句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同母的兄弟,用燃萁泣豆来比喻兄弟相残的行为。曹植被逼迫做七步诗的故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真实发生呢?
我们在《三国志》这样的史书中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相反却在一些野史杂记里找到了七步诗的说法,比如在南朝的志人小说集《》当中可以找到相关的缩影。《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但若是要深究,就会发现有很多漏洞,在时间上,文中记载的时间是黄初元年,那个时候曹植还只是临淄侯,他被封为东阿王,是太和三年的事儿,时间前后相差了10余年。
第二在逻辑上说不通,曹植本就是文人,且文采飞扬,善作诗文,这是众人皆知的,曹丕怎么会在殿堂之上用曹植的长处去为难他呢?难道曹丕是想让曹植更加获得名望吗,这显然不符合正常的思路。
第三从历史记载上不太合理,虽然七步诗比喻得体,有乐府之风,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若真是曹植在宫殿上七步成诗,那就应该在一些严肃的记载中出现,可就连记载三国事件的《三国志》中都未曾出现过,而仅仅是在文人笔记中有所端倪,那自然应该不是真实的事件了。
曹植的悲剧命运也许是在王位竞争失败之时就已经注定,曹丕继位之后,就开始清除异己,对于王侯们的限制与监视也愈加过分,他规定王侯的活动范围在方圆三十里之内,都要受到专人的监视,而曹植更是重点打压对象,没过多久他就被贬为安乡侯,夺了封地,送去洛阳监禁。
虽说曹植是王侯,但其实更像是被画地为牢圈养着的囚犯,他在政治上即使再有才能也得不到发挥,所以他也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