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吴之后勾践做了什么?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灭吴之后做了什么,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勾践是春秋末期的君主,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故事,后世经常用这个典故来激励世人,但凡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更因后世文学家千古咏诵的诗句而广为流传。
故事是这样的,吴王为报父之仇打败越国,使越臣服,但并未杀死勾践,勾践,发奋励志,在房子上悬挂一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尝一下,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贪图享乐,不要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十年的,终于转弱为强,并大败吴王夫差,使其自缢而亡。,在这里我却提出两个疑点,第一勾践真的卧薪尝胆过吗?第二,勾践能打败夫差真的是他卧薪尝胆起到的主要作用吗?
先说第一个疑问,勾践真的卧薪尝胆过吗?勾践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历史文献古籍上并没有确切记录,只是在诗歌里出现过。春秋末期的历载,是《左传》和《国语》最为可信,时间也离的最近,虽然,史书多少都有存疑的地方,卧薪尝胆这两部书确是连提都没有提到过,这么大的事件,这么具有教育意义,这么能让文人方便修饰的词语,竟然只字未提,本身就是很大的疑点。这两部作品里大量记载了勾践如何治理国事,既然有着重描写勾践这个人物,却没有写卧薪尝胆,给人一个很大的疑问,因为这么重大的一个事,既然提到勾践,这是不会被忽略的,除非这件事压根就不存在。
在的《史记》里,终于有了尝胆的记录,但仅仅是尝胆,卧薪之说从未出现。,汉朝与春秋时代相差几百年,再怎么博学也不可能知道几百年前的事情,他又不是穿越者,司马迁编辑史记汉朝的部分具有很大可信度,秦以前的历史,我估计司马迁也是根据前人所书和口头流传而作,自身已无法考验真实性。《志》《汉书》甚至流传极广的《》都没有提到卧薪尝胆一事。
第一次出现卧薪尝胆这句话是出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很有可能是苏轼虚构和杜撰,因为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加上诗句载体,卧薪尝胆一说开始广为流传,一直到,面对南宋的无能和断壁残垣的江山,许多爱国的学者,以诗赋志,开始追忆越王的事迹,卧薪尝胆才开始泛滥的出现,以此希望君主励精图治,光耀汉人江山。这很有可能是诗人为了表达情绪,而使用比喻手法,使此事广为人知。
第二个疑问,勾践能复国成功,真的完全是卧薪尝胆就能行的吗?我们知道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是你知道吗,这是有条件的。第一,吴王夫差举全国之力北上与在黄池会盟,对晋国武力相逼,夺得盟主之位。夫差是举全国之力,本身防御空虚,勾践趁机攻占吴都,不用说精锐装甲,就是普通士兵我估计也能打下都城。,如果与夫差正面开战,勾践还是会被打的屁股尿流,毕竟在北上的时间里,夫差可是灭了十万军队,攻破都城,武力逼迫晋国让出盟主之位,这样的军队,你勾践拿什么跟人家打。而且,在北上的时间里,夫差的军队由于多年征战,我估计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有没有发展人口,败亡已成事实。
所以,现在很多的传销大师、励志大师,用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来给人洗脑,大家一定要有理智,三千越甲之所以会吞吴,那是有条件的,没有条件,三千越甲只是个渣渣。再说,勾践复国后,不是休养生息,而是学夫差继续北上争霸,虽然被承认霸主,但北方的诸侯忙于内患,无暇顾及,勾践称霸了一小段时间,最终也消亡在了春秋时代。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