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善良却被迫出家,揭秘明史上真实的胡善祥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有十六位,但有多少位皇后,恐怕许多人并不知道。如果不算死后追尊的,只计算生前曾享有皇后封号的,一共是二十位。按理说,皇后母仪天下,是何等的尊贵,有一位皇后却很可怜,无故被废,还被迫出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最近,有部关于明朝历史的电视剧,就是《大明风华》,里面讲述了的两位皇后,即孙若微与胡善祥之间的纠葛。应该说这部电视剧完全颠倒了真实的历史,孙皇后被“洗白”,而胡皇后则被严重“抹黑”。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
胡皇后名叫胡善祥,是山东济宁人,出身于官宦之家。胡善祥的父亲胡荣担任过的百户,“虽职居爪牙,而立心仁厚,处事详雅,人谓有长者风”。胡善祥的大姐名叫胡善围,在洪武年间,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称帝后,胡荣被免去官职,于是他打算回老家。就在回家前夕,胡善祥出生了。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胡善祥知书识理,“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永乐十五年,朱棣下诏为自己的选妃。当时,钦天监的官员向皇帝汇报,“后星直鲁也”。于是朱棣就派到山东去挑选,结果胡善祥被选中了。
当时,参选的还有一位女子,她就是孙氏。孙氏的父亲名叫孙忠,与朱棣的亲家母熟识,通过这层关系,将孙氏送入宫中。,孙氏却落选了。后来,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册立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不过,明宣宗却打破惯例,“敕尚宝制金宝如后,赐孙氏”,当时就引起了朝野的质疑。
明宣宗虽然也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不过他比、朱棣还要差一些。明宣宗比较贪玩,喜欢外出巡游、斗蟋蟀等活动。胡善祥认为自己是皇后,要襄助皇帝,于是经常规劝宣宗,让他以国事为重。这引起了明宣宗的反感,“上稍厌后”。
而孙氏得到了宣宗的宠爱,事事顺从宣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宫廷斗争中,胡善祥显然不是孙氏的对手。孙氏颇有心机,最终制造了“盗子夺后”的闹剧。据记载,孙氏宫中的一位宫女得到了皇帝宠幸,后生下一位皇子,“贵妃隐之为已有”,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
随后,明宣宗以此为借口,召见内阁,“朕三十无子,而中宫屡身不得育,顷且病。日者言中宫禄命必无子,今贵妃,当立为嗣。夫母以子贵,礼也。特何以处中宫。”,除了外,其他人都不支持,而且皇也不支持废后。,明宣宗采纳的建议,让胡善祥“主动”让出皇后的位置。
胡善祥失去了皇后的位置,被迫出家。孙氏则如愿以偿,成为皇后。胡善祥“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很,“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搞得孙皇后很不高兴,但又没法发作。直到张太后病死,孙氏才得以报复。在张太后的丧礼上,胡善祥“祭奠列名妃嫔中,竟不得与孙后齿”,“因痛哭不巳,逾年亦崩”。
在讨论胡善祥的丧礼时,大臣因惧怕孙氏(此时已是太后),“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天顺六年,孙太后病死。明英宗的皇后第一个站出来,为胡善祥鸣不平,并得到内阁的支持。于是明英宗追尊胡氏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重修陵寝。电视剧将白的抹黑,将黑的洗白,别忘了那句话“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