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作为摄政王,为何没有造反自己称帝?

传统文化 2022-07-07 08:23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你真的了解吗?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十六年(1643年),五十二岁的突然出世,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继位,就是。多尔衮被尊为摄政王,实际掌握朝廷大权。由于年幼,清廷这一时期的所有大政方略,都出是摄政王多尔衮。

  多尔衮在大清最紧要的关头执掌朝政大权,宏才大略、高瞻远瞩,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皇帝评价其为“定国开基,成统一之业,阙功最著”,一点也不为过。

  多尔衮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吴三桂所请,听取了洪承畴和范文程的建议,当机立断引兵入关,与吴三桂联手,大败的军队,定都北京,入主中原,为清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派出精兵,乘胜剿灭张自忠和李自成的农民军,讨伐江南的南明残部,在军事上基本统一了全国;二是打着为百姓“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入关,以天子的礼仪厚葬,优待明朝皇室和明朝的各级官员,重用汉臣,赢得了前明官僚和地主阶级的拥护;三是严整军队,做到对百毫无犯,严令各军“此行除暴救民,灭贼安天下,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违者罪”,赢得了民心;四是安抚民众,恢复生产,大力减免明朝原来的各种苛捐杂税,极大地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激发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快速恢复生产,有效拯救了原来明朝濒临崩溃的经济和财政。

  当然也有些弊政,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剃发、易服、圈地、占房、投充、逃人。但总体来说,多尔衮是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开创了大清二百多年统治中国的基业。

  那么功勋卓著、大权在握的多尔衮,为什么又没有自己登基称帝呢?

  有人说多尔衮没有称帝,是因为他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只想做;还有人认为是多尔衮没有儿子,即使当了皇帝,最后还是要将皇位传给顺治。

  其实,这两种说都不正确,多尔衮想称帝当皇帝的野心一直都有,而且一直很强烈。如果不想当想皇帝,就不会有当时与皇长子、争夺皇位时的剑拔弩张、鱼死网破,就不会有后来强行让顺治皇帝称其为皇父摄政王,就不会有一切礼仪和用度都与皇帝看齐。

  多尔衮没有称帝,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谋者远、所虑者深,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可偏偏上帝不给予他等待时机成熟的生命长度,在摄政八年之后的顺治七年,年仅三十九岁就匆匆而亡。

  政敌实力强大,强行称帝必然引发内乱

  多尔衮最大的政敌,自然是肃亲王豪格。豪格作为皇太极的皇长子,手握两黄旗,实力强大。多尔衮如果敢公然称帝,第一个反对的必然就是豪格,一定会引发内战。后来,多尔衮虽然暗算了豪格,将其夺爵圈禁,但以为首的一帮两黄旗的将领,对皇太极,多尔衮如称帝,仍然不惜血战。

  坚决反对多尔衮称帝的,还有同为辅政大臣的郑亲尔哈朗以及他背后的镶蓝旗,礼亲王以及代善的几个儿子和他们背后的两红旗,这些势力都是坚决的保皇派,都是当时大清朝廷不可轻视的实力人物。如果多尔衮贸然称帝,必然会导致内战,统一中原的大业就无法完成,父兄两代人创下的大清基业可能毁于一旦,大清国最美好的前景将会不再,这是多尔衮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所不愿看到的,也是不可承受的。

  汉臣不依附,强行称帝会失去人心

  清军入关的精锐,只有区区的十余万军队,要想荡平中原的各种反对势力,必须大量地依靠明朝投降过来的军队,同时要想成功统治中原,开创万世基业,也必须依靠前明的地主阶级和各级官吏。而这些人,投降的对象是大清的皇帝,效忠的人是皇太极和顺治皇帝,他们已经背叛了前明皇帝,绝不可能跟随多尔衮再次背叛清廷的皇帝。这部分人的突出代表人物,就是洪承畴和范文程等人。

  还有一部分投降的前明人物,如吴三桂、、这些人,都是手握重兵,他们并非是诚心投降大清,只是形势所逼,。一旦多尔衮强行称帝,他们一定借机再次反叛,建立自己的割据政权。

  的智慧,称帝的强大阻力

  孝庄,又名,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的女儿,皇太极的庄妃,顺治帝的生母,当朝的孝庄皇太后。孝庄极具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民间传说的,孝庄为保全儿子顺治的帝位,主动以女性的情感来笼络多尔衮,甚至屈身下嫁。这些传言都无证可考,不足全信。

  但,孝庄凭借自身杰出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凭借皇太后的特殊身份,凭借蒙古公主的出身,足以笼络一大批各治力量和实力人物,以各种手段和形式,来阻止多尔衮称帝,来延缓多尔衮称帝的步伐,是多尔衮称帝的强大阻力。

  多尔衮死后,后快就被顺治帝清算,但他对大清的功绩,却不容抹杀。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