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是什么人?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毫无存在感

传统文化 2022-07-07 08:23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匡章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楚燕齐赵魏韩,这是战国时期的七大强国,我们通常以崤函为界,将齐、楚、燕、赵、魏、韩这六个国家称之为“山东六国”,而地处崤函以西的秦国则是被称之为“虎狼之国”。

  秦国这个“虎狼之国”,因为拥有崤函之固,在秦国数百年的光阴之中,也几乎从未失守过,为什么要在从未失守过前面加一个“几乎”呢?

  这是因为在那位“使秦业帝”的在位时期,函谷关曾被的一位大将率军攻破过,而这位齐国大将也曾率军几乎灭亡了,占领了燕国全境,随后又歼灭了主力,威震四方。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名将,在历史上却毫无存在感!

  他的名字叫做匡章,齐国人士,,世人多称其为章子或是匡子。早年曾在游学,师从儒家,而后回到了齐国,为效力。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文王在徐州相王,匡章作为齐王特使不卑不亢地与惠施展开辩论,据理力争,维护了齐国的利益,被齐威王委以要职。

  秦惠文王在龙门相王之后,锐意东出,魏韩两国在秦国的强大军事与外交攻势下,被迫投入了秦国的怀抱。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认为秦国有了称霸的实力,便想要挑战当时的天下霸主——齐国的权威。不久,秦惠文王调集大军,借道韩魏,佯攻阳晋,吸引了齐国的目光后,迅速南下,直插齐国腹地。

  齐威王连忙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北上迎战,两军在桑丘遭遇,因匡章用兵稳健,使得无机可乘。秦军跨国远征,时刻担心韩魏两国的动向,而齐军又固守营盘,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军陷入了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尴尬境地。匡章抓住了秦军的这一矛盾心理,命部分齐军诈降,随后里应外合,使得秦军惨败。

  秦惠文王惊恐之下,自称“西藩之臣”,向齐国求和。在此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秦国再也没有了与齐国交兵的勇气。

  公元前318年,因在、鹿毛寿等人的教唆下,效仿先王,主动将燕王之位给了燕国相国子之,使得以燕太子平为首的燕国王室贵胄的不满。不久,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联合向子之发难,各自率领本部兵马进攻子之。

  可是此时的子之早已掌握了军政大权,燕国绝大部分的军队皆听从子之的调遣,市被、太子平的叛乱很快就被子之平定。燕太子平逃往齐国,齐宣后打着为太子平“复国”的旗号,命匡章率军进攻子之。

  匡章借助太子平的声望,高举“义师”的旗号,进入燕国之后受到了燕国军民的欢迎,在短短五十天(一说三十天)的时间里,便攻占了燕国国都蓟城,子之被杀,燕王哙自缢身亡,太子平死于乱军之中,燕国几近亡国。

  晚年,曾因利益问题与齐、魏、韩交恶,联合魏国、向楚国发起进攻,楚军节节败退。无奈之下,楚怀王以太子横质秦为代价,换来了秦国的援军,齐、魏、韩三国纷纷撤军。

  ,因楚太子横骄横跋扈,在秦国失手杀死秦国大夫,使得秦楚两国关系破裂,而楚怀王又在外交上举棋不定,既没有向刚刚即位的示好,也没有向秦国道歉。公元前301年,在秦昭襄王、齐闵王、的操纵下,一场针对楚国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秦、齐、魏、韩四国分别从东西两线出兵攻楚,因秦昭襄王顾及到秦宣的感受,只是命西线的秦军给了楚国一个教训后便止步不前,与楚军形成了对峙之势,而东线的齐、魏、韩三国联军则是在匡章的率领下,在垂沙几乎全歼楚军主力,楚国上将军唐眜战死,占领了楚国大片疆土。

  而且,在后,楚国民众不满楚怀王的统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起义军一度攻占了楚国国都郢城,使得楚国,险些亡国。

  在垂沙之战后,曾经横强于南方的楚国从此国力大损,不复当年的强盛,也没有了足够的实力与齐、秦两国争霸。秦昭襄王为了打开局面,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向、魏国、韩国、楚国拥兵,攻占了四国数十座城池,版图大幅扩张。

  此时,与秦交恶的“相”孟尝君回到了齐国,上书齐闵王,认为此时的秦国已然四面树敌,此时是打击秦国,阻止其继续东出的最佳时机。于是,在公元前296年,齐闵王纠集了魏国、韩国,组成三国联军,由孟尝君挂帅,匡章担任主将,向秦国进攻。

  秦军经过数年的征战,早已是,很快匡章便率领三国联军攻击到了函谷关。在历史上,秦国曾多次依靠函谷关的天险,抵挡住了他国的进犯,在秦人的眼中,函谷关就是秦国存国的象征。匡章指挥联军不断向函谷关发动进攻,联军苦战三年,终于攻破了函谷关,匡章也成为了战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六国将领。

  得知函谷关失守的消息,秦昭襄王效仿他的老爹秦惠文王,主动向齐国称臣,随后又向三国割地求和,这才使得三国联军退却。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