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为国为民,魏徵在历史上的影响有多大?
在历史长河中,魏徵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为您讲解。
魏徵字玄成,祖籍是巨鹿郡下曲阳县(也就是今河北晋州市)。在他少年之时,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导致家境比较贫寒 尽管如此,但却阻挡不了他远大的志向,的他很快就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文人。
末年,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军很快就成功占领了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魏徵为了躲避战乱,便出家做了道士。乱世正是用人之际,他这匹千里马很快就得到了伯乐也就是领袖李密的赏识,李密邀请他出任掌管全军的文书一职。
在李密失败后,他又随同着李密一同归顺了李唐,之后又被李渊任命为秘书丞。在他被派往山东去劝降李密旧部归降之时,不想却被另一支起义军即的队伍所俘获。还被窦建德任命为起居舍人。
后来没过多久,这窦建德便在虎牢关被李世民击败,而魏徵则又重新回归李唐旗下,但不被重用。贤能之人终究惹人赏识,这太子听得魏徵非常有才干,便将其招为。
为了报答失意之时太子的知遇之恩,在此后的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头夺位之争中,他是时刻在为太子出谋划策。在当时由于太子李建成对于争夺天下时所建立的功劳并不如李世民,其太子地位并不是非常地稳固,
就在太子之争愈演愈烈之际,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又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起来对抗李唐王朝。得到消息后,魏徵便建议太子李建成主动请战以立功来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公元622年,魏徵随李建成一同征讨刘黑闼的叛乱队伍,通过运用他的攻心之术而很快地瓦解了刘黑闼的队伍,从而平定了叛乱。
玄武门政变之后, 当上了太子的李世民依然爱惜他出色的才能,不计前嫌而提任命他为为詹事主薄,掌管文书。李世民即位后又任命魏徵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给提出一些建议。
有一次,唐太宗正在玩耍一只鹞子,听得魏徵马上要来,由于怕被魏徵指责,便立即将那只鹞子塞进了怀里,等到魏徵走后,那只鹞子却已经被捂死了。
还有一次,唐大宗准备驾车出去游玩,可是在他见到魏徵之后又取消了这个计划,魏徵便问他为什么又不准备去了,唐太宗说道:"本来想去,可是又怕惹你生气!"魏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程度由此而可见一斑。
魏微还主持编撰了周、隋、陈、齐诸史,井著有()的绪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的还有《魏郑公诗集》《魏郑公文集》等,成功地推进时期的史书编纂工作。
公元643年,魏徵病逝,唐大宗非常地伤心,叹息着说道:用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朕持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魏徵的离去,无异于让唐王朝失去了一面能够区分明暗是非的镜子。对于国家和百是一种损失。
一代谏臣,看看魏征的官职吧。魏征主要不是什么给皇帝挑毛病的谏臣,玄武门后任谏议大夫,但之后就升任侍中、左光禄大夫等职进入决策圈。他的"谏"不是一般言官那种挑刺,而是牵涉到治国纲领和理念,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的主要设计师(不客气点就是总设计师或第一助理设计师)。
他的最著名的谏书则是《谏太宗十思疏》,他言明了太宗不能善始善终的十个方面,提醒太宗要保持贞观初年那种节俭、谨慎而朴实的作风。唐太宗看过后,不但承认自己的过失,还把魏徵的奏疏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提醒自己。
魏征存活的缝隙,就在于。一个必须吃点豹子胆,才能HOLD住的工作岗位。他们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魏征做良臣,李老板就是明君。如果魏征直谏被杀,那李老板就成了暴君。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让李建成的残余势力直接秒跪了。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魏徵有胆有识,敢于直言进谏,指责皇帝和朝政的一些过失。从贞观初年到因病亡故期间,魏徵先后进谏200多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皇帝私生活等各个方面,魏徵"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已任",不愧为世代贤相的表率。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