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陈友谅的两个结义兄弟最终结局分别如何?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1351年,红巾军首领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与此,陈友谅于黄蓬起义,加入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后以功升元帅。七年之后的天定二年(1359年),陈友谅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在采石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年号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这三个人中,除了邹普胜外,张定边和张必先二人是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发誓生死与共,,共谋前程。世事无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他的这两位兄弟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他们一人选择投降朱元璋,一人选择奋战到底。
张必先,军将领之一。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定边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张必先、张定边皆随军奋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大败之后的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陈友谅死后,张必先、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部兵临武昌城下,围武昌四个月,城坚不下。此时身为丞相的张必先自岳州率军赶来增援,朱元璋派突然中道攻袭,活擒了这位外号“泼张”的骁将。
常遇春押着张必先来到城下,向上喊话“汝所恃者,惟‘泼张’一人,今已为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张必先也气沮,仰头向上,对张定边喊话“吾已至此,事不济矣,兄宜速降为善。”朱元璋派俘虏的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城劝降,表示说“陈理若来降,当不失富贵。”罗复仁入城,与陈理,张定边也在一旁大哭。于是,转天大清早,陈理衔璧肉袒,率人出城诣军门投降。随着陈理的出降,张必先这样的骁将也便没了什么用处,此后更是不知所踪。
张定边,沔阳人,元末第一猛将,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张定边出身渔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在征朱元璋之时,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张定边等诸将之言,最终被围于鄱阳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当时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指朱元璋所乘的座舰。张定边挥刀力战且越战越勇,连斩朱元璋军中韩成、陈兆先、宋贵三员大将,眼看着张定边朝自己冲了过来,朱元璋急命座船躲避,但谁知座船竟然搁浅。
千钧一发之时,在不远处作战的常遇春拉弓射箭,一箭射中张定边,张定边被射中后,无力指挥战斗,就此退出朱元璋水军,竟无人阻挡。张定边作了一回,但朱元璋可不是,没有规定不许放冷箭。此时的陈友谅军已经到了失败的时刻,陈友谅被流矢射中头颅而死,汉军。张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陈理为帝。但随后朱元璋发大军猛攻武昌,力量悬殊之下,陈理出城投降。张定边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将,遂于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数十年后寿终而死(1318—1417),活了近百岁。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