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大器晚成的中兴名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的故事。
的爱国词人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这么一句“老矣,尚能饭否?”,借老廉颇来感怀身世,深恨报国无门,正如历史上廉颇老年的遭遇,廉颇离开,投奔后,心里却对赵国念念不忘,总想着有朝一日回国效力,当赵王派遣使者到魏国接廉颇时,却被小人左右,以“廉颇老矣,不可用”回报赵王,最终令廉颇在异国郁郁而终。
辛弃疾与廉颇虽相隔了一千多年,但彼此同病相怜,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只能填词遥寄,排遣愁思。历史上在离廉颇后的两百年间,同样有一个老而弥坚的爱国将领,不过他的遭遇相比廉颇与辛弃疾却是迥然不同,不仅,还在晚年得遇明主,立下莫大功勋,享尽了一个将领应有的荣耀,他就是著名的大将壮候赵充国,位列第四的名将。
赵充国生于武帝年间,年轻时喜习兵法,通晓诸夷之事,早年作为良家子,曾任羽林卫士。赵充国沉着有勇略,但平生籍籍无名,在他38岁的时候,随贰师将军利出击匈奴,在得胜返回的路途上,汉军却被匈奴大军重重围困,汉军缺水断粮,死者十之六七,赵充国以假司马的身份组织百余名死士连夜突围,击破敌阵,率领汉军跟随其后,才得以突围而出。
赵充国此役“身被二十馀创”,但也得以被召见,其武勇被武帝赞赏,被授中郎,任车骑将军长史。
直到汉昭帝时,赵充国都只是在汉军中担任中低级军官,既无战功,又名声不显。公元前80年,武都郡的羌氐夷民叛乱,57岁的赵充国以护军都尉的官职,跟随汉朝将军田广明参加平乱,因平乱有功,被迁升为中郎将,带兵驻守上谷郡,后迁任水衡都尉。随后出击匈奴匈奴,又因功升任后将军。
公元前74年,63岁的赵充国与拥护汉宣帝为汉帝,被封为营平候。刘询为帝后,赵充国曾任蒲类将军,率领3万余,从酒泉出发,行军两千里,与乌孙合击匈奴,得首数百而回。后镇守边郡九郡,拒退匈奴十数万大军,名震边疆。
公元前61年,西北羌人叛乱,赵充国开始闪耀出他人生中最璀璨的光芒。76岁高龄的赵充国,先是在西陲督兵击退羌人的进犯,后又提出“以兵屯田”的边防主张,并向宣帝自荐为将,率领不足万名的骑兵,坐镇西陲,抵敌十数万作乱的羌夷。赵充国在坐镇西陲的一年多时间里,以招抚离合的方法,对羌人进行分化和打击,直到羌人溃散投降,竟不费一兵一卒,手段可谓高明,也莫怪后人评其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纵观赵充国一生,其前大半生碌碌无为,声名不显,虽少有勇略,但年轻时碰上当道的时期,才能略有不足,难以脱颖而出,而后武帝罪己,停息了征伐的步伐,唯一一次崭露头角时,还是败军突围之故。直到昭宣之时,才开始以主官领军,展现军事的才能,只是其最好的年华和最好的机遇已然失去,幸好宣帝即位,晚年的赵充国才不至于如廉颇辛弃疾那样,空有报国的抱负,却无报国之门,得以让一身的才能闪耀出来,成就了一个将领应有的功业。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兵士,未战先谋,行必有备。相对霍去病等名将而言,他少锐气而多成谋,这大概也与他当时的年龄有关,赵充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仍能率兵出征,镇守边陲,这在历代都是绝无仅有的,他提出的“边”的边防主张,更是为历代所沿用。
赵充国在有汉一朝的名将里,虽无显赫的战功,但他的制边之策及为将节气让他列任在汉之名将行列,却是当之无愧。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