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刻苦读书考取功名的赵胜,为何会成为起义军的首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您走进的故事。
这个文章的开头,本是一个励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赵胜。赵胜是人,生活在明朝天和年间,是陕西清涧人。赵胜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却从小就喜爱读书,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攻读,准备参加考试,争取靠得一个功名,谋取个,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赵胜读了几年书,却屡屡名落孙山,连秀才功名都没有考取一个,反而将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读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拿不出来。好在赵胜没有婚娶(也没有女子会嫁给他),是光棍一条,就干脆住进了当地一座残破不堪的寺庙石油寺里,晚上借用庙中油灯刻苦攻读诗书。
赵胜要以古代那些刻苦学习的读书人为榜样,通过废寝忘食地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石油寺里的和尚见赵胜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不免有些感动,处处与他方便。石油寺虽然已经破败,但偶尔有施主布施,灯油、蜡烛比较多,让赵胜夜读不差油。
,赵胜也无路可退了。早已“”的他,难道退回去给人种田?种田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种田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读书才能维持的了体面这样子,进寺庙感觉像回家一样,在寺庙里读书的感觉比家里感觉好多了……
,赵胜万万没有料到,读书还没来得及改变他的命运,就被一个无聊的泼皮改变了命运。
赵胜每晚在石油寺里挑灯夜读,被一名泼皮看在眼里。泼皮闲来无事,打算给他搞一个。
泼皮在村子里到处谣传,说赵胜在石油寺里并不是夜读圣贤书,而是仿效平话中在黄梅寺中夜读兵书的做法,准备造反。很快,消息就传到当地的县衙门去了。
我们知道,明朝末年,陕西一带是农民起义的集中爆发地点,高迎祥、、都是从陕西闯荡出来的。知县一听有人要效仿黄巢造反,立即绷紧了神经。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即派捕快到石油寺将赵胜抓走。
这正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知县抓到赵胜,就是一顿严刑拷打。赵胜顶不住了,按照官府的意思,招供自己确实是因为屡试不第,对朝廷心生怨念,便模仿黄巢的做法,在石油寺里夜读兵书,为将来造反做好准备。
知县得了赵胜的口供,如获至宝,给赵胜取了一个外号,叫“点灯子”,将他说成是“匪首”,判了死刑,定在秋后问斩。
几天后,农民起义军攻克了这座县城,攻入县衙门,将所有的囚犯都释放出来。赵胜获释后,本可以回家继续读书,但他一怒之下,参加了这支农民起义军,真的了。
农民军中读书人不多,赵胜加入农民军后,由于饱读诗书,打仗颇有谋略,很快就当上了首领。
赵胜带着这支农民军,转战于陕西、陕西等地,与官军作战,多次取得胜利。
就在这时候,明朝派来了有“明末第一良将”的曹文诏,平定农民军。
曹文诏是山西大同人,很早就是熊廷弼、、等人的部将,在辽东前线抵抗后金,历任游击将军、参将、都督佥事等职。1630年,将曹文诏从辽东前线调回关内,与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军作战,希望他用丰富的军事指挥作战经验,挽救明朝的统治危机。
曹文诏对付农民军确实有一套。
一方面,曹文诏嗜杀成性,对农民军痛下杀手,只要是加入农民军的人绝不放过,不给人留一点活路,“诸将在阵,于胁从者纵令逃去,文诏必尽杀,无一存者。”另一方面,曹文诏又阴险狡猾,利用各路农民军战斗力、组织度各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使用反间计,挑起各路农民军,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在曹文诏的双管齐下之下,各路农民军纷纷被打败。
1631年,赵胜驻守在石楼(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曹文诏以一名叛徒为向导,进兵袭击赵胜。赵胜没有做好相应的防守措施,在仓促迎战时败下阵来,被叛徒杀死。
,尽管曹文诏为朝廷卖命,却没有落得好下场。他在陕西、山西经历了大小几十次战斗,斩首36600多人,却没有获得记功。4年后的1635年,曹文诏在湫头镇之战中因寡不敌众,被农民军打败,拔刀自杀。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