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盈在吕后专权下是什么样的?被严重低估的帝王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般对社会起到一定作用的历史人物,史料都会将这个人的生平记录成册。作为封建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记载自然要更加详细,但刘盈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作为皇帝,生平却只有寥寥几笔,就算是记载也多是贬低之意,譬如羸弱、不思进取……在世期间常常觉得刘盈和自己的脾性不像,甚至有将其废立的想法。很多专家在研究相关历史时,也常常会忽略刘盈,甚至汉末的都比他记载的多。刘盈之所以会被人诟病,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太过专权,导致其看起来更加庸碌。不过刘盈真的如传闻那般平庸,整日只知道饮酒作乐吗?其实刘盈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他并非大家口中的昏聩皇帝。
为什么会说刘盈被人低估了呢?还得从他太子时期说起。根据史料记载可以看出,自从汉朝建立之后,刘邦先后有三次想换掉太子的想法第一次是在宠妃生子后,因为这个儿子与刘邦的性情更相投,故生出此念;第二次是在起兵时,刘邦为了册立刘如意为太子,故意派刘盈前去平定叛乱;第三次是在驾崩前夕,时常思虑如何废掉太子。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位置,可见刘盈本人十分有能力。刘邦多次有换太子的想法,足以表明这并非一时冲动,但每次提出想法都会被群臣强烈反对,就连都为了保住刘盈给吕后献计,刘邦想要坚持却遭到抗议,甚至有臣子以死相逼。这也可以看出,刘盈确实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在换太子一事中,持反对意见的大多是开国大臣,其中包括张良、等人。那为何吕后为人狠辣,很多人都希望她可以倒台,却还要坚决拥护她的儿子呢?若刘盈真的如传闻那样昏聩,又怎么会有这么多大臣宁愿顶撞皇帝也要维护他的太子之位?甚至在刘盈成功坐上皇位后,群臣对他也是一致拥戴?这件事曾明确表示“太子的仁孝,天下人都看在眼里。”或许这句话就是答案,天下人皆知并非称赞,而是在陈述事实,刘盈正是靠着仁孝恭敬的品格赢得人心的。这点也恰好与刘邦的性格形成对比,更加显示出刘盈的魅力。
除此之外,能在刘邦这种历经世事的皇帝眼前聚集自己的势力,刘盈单靠人格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实力。如此分析传闻中的昏聩并不属实,相反刘盈是一位极具政治天赋的仁君,这点从他上位后的政绩也可以看出。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西汉初期一直奉行,刘盈也同样延续这种执政策略,作为当时的丞相,曾提出一个问题“刘盈和谁更有天赋?而曹参和萧何比起来谁更有贤能?”刘盈认为皆不如,决定沿用前朝政策。
而时期能出现百居的局面,离不开刘盈设定的施政方向,虽然对此记载并不多,但从的结果还是可以推断出一二。刘盈不仅推行仁政,以此减轻百姓赋税,还免去苛法,为文景盛世奠定了基础。还大力发展商贸,改变了抑商局面,使汉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还有一些政策在当时看起来颇有争议,但却有着长远的影响,比如十五到三十岁的女子必须出嫁,否则就需要交税,虽然看起来过于苛刻,但却符合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的时代背景。还有修筑长安城墙、与匈奴和亲,也都一定程度上稳固了汉朝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刘盈在政事上颇有自己的见解,足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不仅如此,刘盈还十分刚正,他看到吕后迫害戚夫人,直接当面指责自己的母亲,甚至认为自己不配做皇帝。虽然刘盈做事都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并非自负,他十分乐意大臣给自己提出建议,只是因为当时吕后的权势很大,才给了人们一种刘盈无用的错觉,甚至他做出的许多政绩也被误认为是吕后的决定。
纵观刘盈的一生,他的确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帝王,不仅没有他人口中那般羸弱,相反十分具有才华。有史学专家曾对其有高度评价刘盈不仅对自己要求甚高,还能够接纳群臣谏言,实乃一代英主,而他的母亲吕后才是他名声有损的来源。大家对此怎么看?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