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

传统文化 2022-07-07 07:35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与之孙,第三子,故又称,母窦。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退位为太上皇,是在位最长的,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联手发动“”,诛杀韦后集团。唐玄宗是李唐王朝的第七个皇帝,唐玄宗叫什么呢?他本名李隆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民间多称之为。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因而也称他为李三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登基称帝 。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唐玄宗在位前期,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等;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埋下伏笔。天宝十五载(756年)太子即位,尊其为太上皇。

  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葬于金粟山,名为泰陵。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为避讳帝之名,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一个盛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开百创了开元度盛世。将唐朝的盛世达到顶峰。但他执着往昔沉迷于酒色宠信王贵辉,最终导致了安史内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也由此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容转折点,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有功也有过。司马光评价“圣人以道德为丽,仁义为乐;故虽,恶衣菲食,不耻其陋,惟恐奉养之过以劳民费财。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己,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心,卒致銮舆播越,。乃知人君崇华靡以示人,适足为大盗之招也。 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唐玄宗、宪宗,皆中兴之主也。玄宗继中、睿之乱,政紊于内,而外无藩镇分裂之患,约己任贤,而可复也。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于朝,而畿甸之外皆为畔国,将以求治,则其势尤难。虽然,二君皆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所以失之者一道也。”毛泽东曾评价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