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李白,他要当上官到底有多难?

传统文化 2022-07-07 07:35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我详细道来。

  开创于的考试,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无数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就以唐朝而言,、、、、、、、等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官场,达到人生巅峰。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群体里,李白是最耀眼的那颗。可是,我们从李白的生平事迹了解到,李白尽管,5岁就识字,15岁就写了多篇诗赋,却从来没有去参加一次科举考试。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与唐朝的一条规定有关。张九龄等人编撰的《大唐六典》里,白纸黑字规定得清清楚楚:“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预。”意思是说,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要严格审核考生的籍贯、家庭出身、婚姻状况等信息,罪人、手工业者、商人的儿子,是严禁参加科举考试的。

  李白的祖籍是甘肃天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的父亲叫李客。陈寅恪先生在《氏族之疑问》一文中认为,李白的祖上因为犯下罪行,被贬谪到西域一带。后来,李客逃回四川,潜居下来,“逃归于蜀”,并生下了李白。郭沫若先生则在《李白与》一书认为,李白的祖先并非因犯下罪行被贬谪到西域一带,而是“被某种社会环境所迫,自行流亡”。

  无论李白的家族是哪一种情况,总之李白的身份家世是存疑的。如果他去参加科举考试,禁不住官方的审核,一定会被关闭在科举考试的大门之外。

  那么,李白有没有可能,伪造一个身份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历朝历代都对敢在科举考试上动歪脑筋的人,重拳打击。在唐朝,如果李白伪造身份去参加科举考试,侥幸过关也就算了,一旦被发现,李白人头怕是保不住了。

  因此,李白只能走另外的道路,去实现自己做官的愿望。

  第一条道路,是向献赋。

  唐朝文化繁荣昌盛,皇帝都爱好风雅。知识分子通过向皇帝献赋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终南捷径”。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正居住在东都洛阳。李白来到洛阳,送上自己写的《明堂赋》。

  明堂是东都洛阳皇城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属于洛阳的地标性建筑,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辉煌庞大。李白通过盛赞明堂的宏大壮丽,写出的雄伟气象,进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说白了,就是要获得一份官职。

  不过,尽管李白这篇《明堂赋》写得气势滂沱,但唐玄宗似乎并不感冒,也没有像李白期许的那样,宣召他进宫。在李白那边看来,《明堂赋》如,杳无音信。

  第二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冬天,唐玄宗像往常那样外出打猎,到了长安。碰巧李白也来到了长安。李白知道唐玄宗喜欢打猎,便写了一篇很长的《大猎赋》,献给唐玄宗。

  在《大猎赋》里,李白歌颂了唐玄宗打猎的盛事,说:“今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淫荒侈靡,非三驱之意耶?”在这里,李白夸耀唐朝土地辽阔,远胜前朝。

  然而,唐玄宗对李白的《大猎赋》还是无动于衷,没有召他做官。

  第二条道路,是结识,请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

  皇帝日理万机,向他献赋来谋取官职的做法,成功率太低。因此,唐朝时不少读书人更喜欢结识达官贵人,通过他们的推荐,来达到做官的目的。

  李白早年时,就四处交游。他在30岁前后,曾经去结交裴长史,由于被人毁谤,裴长史将他拒之门外。开元十八年(730年)夏天,李白又前往长安,求见宰相张说,并与张说次子张垍结识。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下,李白结识了唐玄宗的御妹,还在玉真公主的别馆里住过一段时间。

  李白这些结交,没有收到什么实质性效果,直到遇见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朝著名诗人,《咏柳》《回乡偶书》等多篇诗歌脍炙人口,在民间传唱度很广。贺知章的官运比较亨通,考上后一路畅通无阻,官至工部侍郎,放到现在,是妥妥的副部级领导。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在长安紫极宫游玩时,遇见了贺知章,立即上前拜见,并呈献诗本。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贺知章作为诗人,非常清楚李白诗歌的厉害之处,赞口不绝。他看到李白至今没有,感叹万千地说他是“谪仙人”,“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当时,贺知章没有直接回复李白。李白在长安等了3年后,自觉无望,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后,离开长安,回到老家。

  后来,正是在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下,唐玄宗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召唤李白进宫,让他供职于翰林,随时陪伴左右。李白总算当上官了。

  这一年,李白已经41岁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