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改造了织绫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马钧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提起丝织品,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绫罗绸缎”,而“绫”既然排在第一位,自然有其独特的价值。“绫”有“素绫”和“花绫”之区别,而“花绫”较“素绫”更为精美,《释名》所载“绫者,其文望之似冰凌之理也”,主要就是指的“花绫”。“绫”起源颇早,疑为周初所作的《六韬》中就提到“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其精致华美可想而知,但显然“绫”是才能享用的。实际上,这种制作精美、穿戴舒适的丝织品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作为“软黄金”的蚕丝的昂贵,更重要的是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深刻诠释了“物以稀为贵”。
在东汉以前,制作绫织物的机器十分的繁琐与笨重。为满足提花的综数,往往需要通过增加绫机的“蹑”(即脚踏操控板)来实现。正如晋傅玄所说,旧式的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更有的一百余蹑。这种繁琐而笨重的绫机,织出一匹绫的时间往往动辄需要数月时间,不仅需要占用大量的织工劳动力,也限制了绫的生产效率。
直到三国魏时博士、给事中马钧改良了织绫机,绫织业的生产力才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绫织品更为丰富,也更日益社会化。马钧将传统动辄五十蹑、六十蹑乃至百余蹑的旧式绫机,统一改为十二蹑。这次改进不仅将生产过程简化,生产速度提升了四至五倍,使得过去往往动辄数月才能完成一匹的绫布,在改良后仅仅需要不到一月乃至十余天就能完成;还使得织造的提花纹样更为独特,可操作的种类更为丰富,改良后的绫织品因其独特的提花,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
马钧改良绫机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意义,大大解放了绫织业的生产力,提升了生产技术,此后不断的改良和应用,为“绫盛于唐”创造了必要的生产技术基础。绫不仅成为官员服饰的主要原料,而且更成为社会中广受欢迎的丝织品。正如在《杭州春望》所描绘的那样,“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酤洒趁梨花”。这奠定了“绫”在传统丝织品中的魁首地位,更逐渐形成了以地域为名的绫织品,如青州之仙文绫、润州之方棊水波绫、遂州之樗蒲绫等等,直至今日仍有相当的影响。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