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封建社会里权力机构更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雍正七年(1729年),借着对西北用兵的局势,雍正成功组建了新一代权力机构“军机处”,并且所用的理由都非常蹩脚。
雍正说,原有权力机构“内阁”位置不好,在太和门之外,距离中心太远,那肯定容易泄密,于是就在隆宗门内重新找了个地方,组建了一个名为“军机处”的机构。
名义上说是找以前内阁中比较缜密的人来做事儿,但实际该怎么选人、怎么操作大家心里就都有数了。
其实这种事情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入关之后权力体系的混乱,几代都在逐渐整改。而这种方式和其他朝代都很大的相似处,其手段都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如果我们将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这件事放在整个清初、甚至是之前的朝代史中来看,就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顺治、康熙、雍正如何一步步整顿了权力机构
清朝虽然在宣传上一般是有十二位皇帝,但其在中原建立正统王朝是从顺治帝开始。
顺治因为种种原因,当皇帝的时间并不长,这个原因至今也没有弄清楚具体真相。但实际情况就是,当时顺治帝留下的“孤儿寡母”,即和康熙并不能完全掌控局势。
于是就出现了等权臣“辅政”的现象。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康熙擒杀了鳌拜,夺回朝政大权,这时候的朝廷还不是康熙一个人说得算。
根据清朝的传统制度,有一个机构叫做“议政王大臣会议”,其实有点像的“内阁”制度,他们的决定是可以干扰皇权的。
为了解决这一掣肘,康熙帝在康熙16年的时候设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做“南书房”。
本来这个名字也是很贴切现实的,就是一群人陪着皇帝读书、写字、画画等等休闲事,这个地方也比较“清要”,但能入选的臣是皇帝宠信之人。
,这个部门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负责起草一些诏书。
这样一来,“南书房”实际上就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逐渐取代了之前“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外朝内阁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帝在位期间,朝政是错综复杂的,和等人结党严重,满汉之间的民族关系也比较紧张。
“南书房”的成立有一个很大的缓冲作用,成为双方斗争的一个交汇地。“党争”暴露在皇帝的眼下,其实就没有多大的威胁了,康熙帝也是顺着各方的斗争来进行制衡。
到了雍正时期,雍正帝感觉南书房的地位有点太高了,权力有些过大,不易于管控。
其实这也正常,顺治在的时候,鳌拜等辅政大臣不敢过于逼迫,“议政王大臣会议”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康熙即位之后,擒杀鳌拜,设立新的权力中心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到了雍正时期,也会觉得康熙留下来的机构有威胁,所以要推翻原有的权力中心,。
于是,雍正就以对西北边陲用兵为借口,担心内阁和南书房等机构泄密,所以就成立了“军机处”。
显然,雍正也借鉴了康熙成立南书房的做法,并且对这些人员的任用方式有所调整。
这个时候的“军机处”实际上不是一个固定的机构,而是一个小团体。内部成员除了都是雍正所信任的之外,还都有其他身份。
也就是说,大家都是“兼职”。
那么,既然不设官职,那人员选用自然就是以皇帝信任为唯一标准了。
“军机处”也就取代了原来的南书房,成为了新的权力核心。而它作为一个固定的机构,是在时期,并且一直持续到清末。封建朝代一以贯之的矛盾,都用了同一种方式解决
中国古代的一直存在两个矛盾,一个是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矛盾,另一个就是君权和以相权为代表的其他权力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的处理方向,几乎都是以加强中央集权和君权为主,雍正设立军机处其实和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做法几乎是。
我们来看几个其他朝代的处理方式,就能发现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的权力中心,尤其是汉初阶段曾经有过“虚君实相”的做法,丞相是“开府治事”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丞相作为“三公之一”,它与其手下一众官员主要负责的就是对国家事务的处理,他们办公的地点不在宫中,而在丞相自己的府邸,叫做“府中”。
所以《出师表》中曾经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就是这么来的。
朝臣五日一朝,将在丞相府里所处理的事务向皇帝禀告,有些事情需要皇帝来决定。
这是汉朝曾经的朝堂运行方式。
而时期认为“三公”权力太大,需要进行集权,于是就选了一批人重新组建了一个小团体,通过“加官”的制度来组建新的权力机构。
一位小官本来没有进入皇宫的权力,皇帝给他一个“加给事中”的头衔,于是他就有了进出宫禁的特权,可以参与议事。
这就是“内外朝制度”。
原有的权力中心“丞相府”逐渐变成了外围执行机构,新的权力机构是“内朝”。
而到了时期,更是直接建立一个叫做“尚书台”的机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台阁”,它才是真正的决策机构,“三公”已经彻底成为执行机构了。
时期的魏文帝认为“尚书台”的权力太大,于是将它改为执行机构,另行设立了“”作为新的权力机构。
到了时期,皇帝又认为中书省的权力太大,于是就再设立了一个“门下省”对其进行节制,这就是“制”的雏形。
唐太宗时期,不再设立尚书令,只有左右仆射,但也不再参与决策,他又认为中书省权力太大,于是就采取了类似汉朝“加官”的方式,让一些担任其他官职的官员通过兼职的方式来参与决策,像“”、“参议得失”等等都是这样的官职。
宋代和唐代差不多,也是采取了诸如设立“同平章事”等手段组建权力中心。
从这么多朝代的做法就能看出来,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其实与它们没什么两样。
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雍正帝又设立“军机处”削弱“南书房”,这是一套用以节制除君权外其他权力的常规做法。
从这一趋势也可以看出,对待权力中心的革新,封建王朝其实都是采用架空原有机构,设立新机构的方式,既选择了可以信任的官员参与决策,又不至于使原机构的人感觉到落差太大。
这是一个很温和也有效的做法。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