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由己的明朝英雄,戚继光最后是怎么死的?
学习方法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丝毫看不到振兴的希望,尤其是到了中后期混乱程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罕见的。朝堂中充斥着结党营私、尔虞我诈,、、齐党等派系林立,互相倾轧。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功臣名将可谓是举步维艰,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惹到灾祸,不是被免官,就是被杀头,成为权力斗争。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遭遇,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戚继光是将门之后,17岁时(1545年)承袭祖辈官职。此后戚继光历任参将、总兵等职。由于戚继光素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于是在1555年起,开始专心投入到东南沿海的抗倭事业中去。
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在抗倭战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戚继光将招募了浙江大批农民和矿工,然后进行改编,组成了由营、官、哨、队四级编制的新型部队。这样一来部队便与指挥,更适应与大战。
与此同时戚继光对士兵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除了武艺、武器训练,特意加入了思想教育,以‘爱国保民’为纲领,极大地激发了战士们抗倭热情和士气。这支新型部队,在东南沿海屡战屡胜、,也被人称为‘’。
戚继光带领着‘戚家军’先后和倭寇大战八十余次,取得了台州大捷、平海卫大捷等胜利。一举将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倭寇荡平,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的抗倭名将。
戚继光打出威名后,受到朝廷重用,升任为蓟州总兵,镇守北方前线,捍卫京师重地的安全。戚继光在任十六年,边防稳固,蓟州一带安然无事。
除了领兵打仗外,戚继光还写下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军事著作,是我国古代兵书集大成者,极受后世推崇。
戚继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个人的才能和努力外,离不开朝廷重臣的赏识和重用。当戚继光镇守蓟州之时,正是张居正,把和戚继光有矛盾的官员调走。这样一来,戚继光没有了掣肘,才能最大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
另外张居正还给戚继光的部队各种优待,尤其是财政补贴是各军中最多的,这让戚继光可以放开手脚,购买战马、火器、战车等装备,打起仗来自然更是。
所以有了张居正的维护,戚继光才得以一展宏图,取得了一系列的战功。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戚继光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经常出入张居正的府邸,一来表达忠心,二来给老张送点礼,联络下感情。
张居正身为首辅,生前、锐意改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得罪了很多朝中权贵。所以张居正去世不久,这些人就按捺不住报复之心,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诬陷张居正的热潮。
这些宵小给张居正冠上了结党营私、架空皇帝、祸国殃民、迫害同僚等罪名,而皇帝也是糊涂的可以,竟然相信了这些诬陷,下令对张居正进行全面清算。
戚继光由于深受张居正重用,双方频繁交往,在诬陷张居正的人看来,他俩就是同党。所有在搞臭张居正的同时,这些人也将矛头指向了戚继光,给其冠上了‘谋逆’等罪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万历皇帝听信谗言后,对戚继光十分厌恶,于是将其调离京师,发配到广东做总兵。随后清算运动越来越疯狂,很多人也纷纷落井下石,不断的攻击戚继光。最终在1584年,戚继光被罢免官职。
戚继光空有报国之心,却失去了再上战场的机会。这样的打击,让戚继光难以承受。免官之后,戚继光在精神痛苦和生活贫困中,迅速衰老下去,乃至一病不起,于1588年去世,终年60岁。
戚继光为明朝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宿将,却最终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戚继光能够打胜仗,却站错了队。
在古代中,山头林立,派系倾轧一直存在,一个人就算是酒囊饭袋,只要站队正确,也能平步青云。
相反而言,一个人就算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站错了队,成为‘异己分子’,那也得不到重用,甚至横遭迫害。越有能力,受到的迫害越严重,直到被打入之地,失去了威胁,那些人才肯罢手。
所以明朝中后期这种‘圈子’朝堂风气,就算是戚继光这样的功臣宿将,也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生死荣辱不由己。也难怪,堂堂大明王朝,最终被几万人的满清所剪灭,真的是烂到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