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自缢后是谁给他下葬的?他的身后事竟是李自成安排的
大家好,这里是学习方法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历史上,有一株歪脖子槐树十分出名。它坐落在旁边的煤山上。而它的名气,则来源于大名鼎鼎的,这位末代君王,最终在攻破京城后,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只祈求不要伤及百姓。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后事,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为自己修建坟墓,期望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享受荣华富贵,那么一个帝王,崇祯的后事又如何呢?是谁将他埋入了坟墓之中?
李自成安排了崇祯的下葬
虽然是敌人,李自成还是给予了崇祯一定的尊重,给了他一具棺材,并且容许百官前来祭奠。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李自成想要一个好名声而已,当时崇祯的遗体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凄惨。
根据史书记载,崇祯的遗体,一开始身上只有内衣裤,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另一只脚是光裸的;下葬的时候,好歹把鞋帽给穿上了,却只能枕着土块,棺材也只是柳木的,和他的帝王身份十分不相称。
而且,因为崇祯死的太早,他没有为自己准备陵寝,而李自成自然也不会拿出银子来为他争这一份体面。,李自成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把已经去世的田贵妃的坟墓打开,把崇祯和他的皇后埋进去。
崇祯遗骨能顺利下葬,还多亏了一个小吏
李自成定下了事情的大方向,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手下的人。当时他派人将崇祯的棺木运到了昌平,这里是明朝诸位帝王埋身之地,如今崇祯也来到了这里,可惜却只能被埋在一个规格较低的贵妃墓中。
但常年的战乱,使得昌平地方官府也十分贫困,甚至到了根本拿不出银子雇佣人开墓门,让崇祯的地步,正当官员束手无策,眼看皇帝就要曝尸荒野的时候,一个名叫赵一桂的小吏挺身而出,和其他人一起捐了几百两银子,将墓门打开,勉强布置。
按照尊卑,赵一桂将原本居于正中的田贵妃挪到右侧,将周皇后放在左侧,让崇祯帝居中。其实在古代的礼仪中,帝王下葬,不能只有“棺”,还要有“椁”,也就是在棺材外面的套棺,可是崇祯只有一具棺材,没有办法,将田贵妃的椁挪给了他。
不巧的是,田贵妃其实也死去刚两年,加上明朝国力衰弱,她陵墓的地面建筑还没有完工,于是赵一桂等人又凑了一笔钱,来立冢和修筑冢墙。
人世间的事就是如此的荒唐,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连一个小吏都对自己的旧主有如此的忠心,那些大臣们更不必说,可惜根据史书《烈皇小识》中记载,当群臣面对崇祯的尸首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也就是说,大多数臣缺乏对崇祯的尊重和对他死亡的惋惜,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部分是因为想要对李自成示好,害怕自己表现得过于热烈而惹怒对方,部分也是因为崇祯实在是太过多疑,在位期间换了17位尚书,50位,与臣子的关系高度紧张。不论如何,一代帝王落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崇祯陵墓的建设,是由完成的
为了获得民心,清朝一向宣称自己是从李自成的那里取得了天下,攻打李自成,其实是在为明朝报仇,既然如此,面对崇祯身后事的凄凉,清政府肯定要表现一番。
于是在朝,崇祯的陵墓被大致修建了一番,才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思陵的样子,后来在朝的时候,又对其重新修缮了一次。
其实在史书上,对于崇祯的这番经历,并没有太多的渲染
“崇祯十七年三月乙巳,贼犯京师,京兵营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氏 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从死。……丙辰,贼迁帝后梓宫於昌平。昌平人启 田贵妃墓以葬。明亡。”
短短几行字,帝王崩逝,江山转换。而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崇祯在自己衣襟写下的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作为一代帝王,崇祯确实有错漏之处,能够在临死前说出这番话,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好汉子。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