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让孙权低头认错,揭秘张昭传奇的一生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昭少时好学多识,长而有谋略,不畏权势,一生为孙吴鞠躬尽瘁,辅佐孙家兄弟,建立和巩固东吴政权,张昭于东吴,与于蜀汉相当,可诸葛亮在蜀汉却是大权在握,官至丞相,大家都知道,时期的丞相有时比主公还要牛,而张昭呢?一再与丞相失之交臂。其实他并非,而是不肯点头,那是为什么呢?
张昭辅佐孙家两兄弟,即与孙权,而这两位大佬对张昭的态度却大不相同。《》中就有记载,孙策在世的时候,“文武之事,皆以委昭”,这并不算什么,他还把张昭比作,甚至在孙策死前,就把孙权托付给张昭。
那么孙权呢?看起来他并不十分欣赏张昭,为什么?往下读。
第一,孙策死后,谁是孙吴最受人尊敬的人?并非下一任孙权,而是张昭,只说两点
第一点“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一个率字表示张昭才是群臣中的领袖;东吴士人入宫拜孙权,出宫拜张昭,不仅在张昭中有影响,甚至在外人眼中,张昭远比孙权出名,想当年南征,点名要将张昭绑交许都。如此一位张昭,孙权可不可以心生隔阂?在他眼里,张昭的威望是一种威胁。
二是在中,张昭为主降将,孙权完全不感兴趣要不要投降?他不想。那么张昭呢?孙权不但与他意见相左,而且与当时的主战派也有争执,这场争执最终以孙权拔刀砍桌告终。其结果就是赤壁之战,东吴败于曹操,张昭被打脸,孙权也指责他“各顾妻子,挟私虑,深失所望”,这句话的确是言过其实,但从侧面却看出了个问题——孙权对张昭积怨已久。对张昭这一错误,孙权不仅口头批评,而且一直记在心里,直到二十一年以后,孙权登基为帝的第一天,就在群臣面前拿这件事嘲讽说“如果当初是我听了你张公的计谋,现在就可以讨饭了。”一言不发,抹杀了他的全部付出,费尽心机,让当时70多岁的张昭无地自容。此事,是孙权过激。
,除了孙权的问题,张昭自己也难辞其咎,虽然说他为东吴付出了一生,但也许是文人自大,或者是各人性格不同,平心而论,张昭有当丞相的能力,但无丞相的情商。张昭言辞犀利,上至孙权,下至群臣,言辞过激,也许有人会说,所谓忠言逆耳,但真正在政治上,能被大臣和同僚听到的中肯意见才是忠言,忠言入耳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徒留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触动了自己和后人,却对当下并无多大帮助。
最初建议孙权进攻黄祖,张昭却断然拒绝,因为这场战争不利于,甚至会引发内乱等等,尽管他的分析也不无道理,但这番斥责之下,甘宁很不舒服,孙权有意见,最重要的是一战平定,你说张昭得不得罪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张昭确实是倚老卖老了,经常不顾及孙权的面子,经常大吵大闹,孙权逼急了,都是手按着刀柄,之后张昭生气托病,孙权迫于大众和舆论,把车开到他府上,还深感歉意,把自己弄得像个一样,最终对张昭低头。
在三国群雄争霸的时代,张昭的才智和长处令人钦佩,在此,很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实际上,如果今天不是讨论孙权为什么不让张昭当丞相,其实赤壁之战中张昭主和一事,不应该被定义为他为了自己私利而这样做,事实上,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有曹操这样强大的力量,赤壁之战能打赢还是个未知数,投曹操一票,三国分崩离析,兵乱将尽,这对天下百何益处?只是孙权毕竟年轻,听不进去,也不愿听,不过这一切都是后话。
对张昭来说,其实没有做过丞相,只不过是他一生政治上的不幸,与孙权的君臣关系的缩影,其实真正的,张昭最大的不幸,还是孙策的过早死亡,他永远失去了一个懂得他尊敬他的主公。这些政治纷争,到了不过是一场士为知己者死,昔人已逝,人间再无知音的悲剧罢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