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的十年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您走进溥仪的故事。
日本关东军战败后,前清末代皇帝溥仪也就是后来的伪满洲国皇帝,被苏联红军俘虏,抓到苏联关押。五年之后,1950年8月3日,苏联才将溥仪送回中国。回国之后,溥仪被关押到抚顺战俘管理所。这座管理所主要关押伪满洲国战犯和日本战犯以及一部分国军战犯。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了十年时间,直到1959年12月才被特赦。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在战犯管理所的生活如何呢?
在伪满洲国时期,虽然溥仪只是日本人的傀儡,是“”,他依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现在成了战犯,关押到战犯管理所,就得服从管理所的规定,不能有特殊。初到管理所,溥仪非常不适应。就是称呼。他已经不再是皇帝,管理所不允许再叫他皇上,别人也不可能再称他是皇帝,毕竟时代变了。管理所规定,对溥仪,就叫他的名字“溥仪”,不得搞特殊。这对别人来说很平常,溥仪却无法适应,很多时候都转不过弯,叫了半天,他竟没反应过来是在叫他。
溥仪在管理所的编号是“981”,他曾说,他听不习惯别人叫他名字,叫名字还不如叫他的编号呢!
在管理所,溥仪没有特殊权利,都是和别的战犯同吃同睡。时间久了之后,一个组的战犯都叫他“老溥”。刚开始他不答应,后来逐渐接受了,听得顺耳了,也不再摆出帝王的架子。若是有人突然叫他一声皇上,他反倒会觉得这是对他极大的讽刺。
刚到战犯管理所,溥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战犯们私下都称他是“废物”,因为他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穿,还要别人帮忙穿。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有人问溥仪说“溥仪,你爱吃韭菜包子吗?”
溥仪回答说“韭菜包子,我爱吃得很,这要是韭菜包子,我吃它一斤没问题。”
话音刚落,引起了一阵,原来他当时吃的就是韭菜包子,他根本不知道韭菜包子是什么味道。
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也要和大家一样轮流值日,打扫卫生。值日当天,他得为同组的人倒屎倒尿,这对溥仪来说实在太难为情了。后来,管理所的领导同意免去了他的卫生值日,溥仪说这简直是“绝处逢生”。
和溥仪一个组的战犯中,有个叫宪均的,他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按辈份为毓字辈,比溥仪晚一辈,可是年纪差不多。他们俩在一起干活,刚开始显得很别扭,因为宪均从前见了溥仪连头都不敢抬的,而且讲话都是“皇上圣明,奴才该死”之类。现在了,还在一起劳动,真是时代大变了。他们俩人一起干活时,溥仪“太笨”了,经常做出残次品,害得全组人返工。刚开始大家都不好说什么,可是次数多了,大家就有意见。有一次,溥仪又做了废品出来,宪均气愤不过,就说“我看,这人就是废品。”
这话被溥仪听到了,气得半死。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无奈地说“好么,我真成了窝囊废了。”
在战犯管理所里,溥仪的个人卫生搞很不好,身上的衣服经常脏兮兮的。有一次,溥仪在院子里散步。管理所的所长来了,看到溥仪,喊了一声:“溥仪!”溥仪听了马上答应,磨磨蹭蹭地走到所长面前。所长说“你的衣服跟别人一起发的,怎么你的这一身跟别人的不一样?”薄仪低下头没有回答。所长所说的不一样,指的是溥仪的个人卫生不太好。别人身上的衣服整齐、干净,而他的邋里邋遢,衣服口袋扯了半边,上衣少了一个扣子,膝盖上染了一块蓝墨水,而且两条裤腿也是一长短,满身上下都是皱巴巴的,两只鞋子只有一根半鞋带。所长打量了一下笑了笑,说:“你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能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进步呀!”
溥仪也是人,也有自尊心啊!所长这样说他,他自然羞愧不已。据说,从那以后,溥仪在悔恨交加的情绪支配下,发很争取,逐渐学会了料理自己的生活。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