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伐楚时,秦始皇为什么会安排李信而不是王翦
出兵伐楚时,为什么会安排李信,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有一种评价叫作“中国式评价”,就是为了抬高一个人,必须拿另一个人当垫脚石,这样才能显示想要抬高的那个人的“高”。
我认为这个坏习惯,至少是从写《》的时候就开始有了!
李信被人所熟知是出现在《史记·列传》中,司马迁为了抬高王翦,有意的在这篇文章中贬低了李信。
在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分别问李信和王翦,想要攻打,需要多少人,李信说要二十万,而王翦说要六十万。
于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意思就是王翦老了,打仗太谨慎,而李信很壮勇。
,李信征楚之战被啪啪啪打脸,率领二十万大军,被楚人吊打,于是秦始皇不得不找王翦出马,甚至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
司马迁可谓是“中国式评价”的鼻祖人物,在这个文章中通过秦始皇对王翦前后说的两句话由轻视到重视的变化,然后再拿李信伐楚战败做铺垫,为王翦征楚之战埋下伏笔,凸显王翦的厉害之处。
其实,如果我们要是在《史记》这本书中,仔细的挖掘李信这个人,就会发现他并非是一个喜爱吹牛的人,而是有着真本领。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说李信以数千兵马追逐,并且杀了他,这个时候李信是“年少壮勇”,随后,李信在攻打赵魏韩和燕国的统一战争中,逐渐受到秦始皇的信任。
当时的秦国对外战争很频繁,对军事人才的缺口很大,在王翦等老一代将领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用新人,所以秦始皇才让李信前去伐楚。
为何李信征楚之前夸下海口,打了败仗,秦始皇却没有责备李信呢?
尽管李信打了败仗,秦始皇应该并没有过分处置李信,由于《史记》不怎么注重时间的记述,比如连出生的日期都没有,只有非正常死亡的白起和才有死亡时间,而正常死亡的王翦、李信都没有死亡时间。
曾经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那些将军的结局如何?其实,只要不表,就是善终!
这表明,秦始皇是一个很大度的君主,在很多资料中,都将秦始皇写成一个十分残暴的君主,其实这是对秦始皇的污蔑,秦始皇一生大开杀戒,就是杀了一帮的儒生而已,除此之外,秦始皇杀的人真的不多,尤其是对六国贵族,更是以安抚为主。
具体在这件事上,也并不是李信一个人的想法,其中也包括了秦始皇的想法!
要知道,秦国跟打的时候,还动员了五六十万人,而楚国实力也很强大,所以让李信拿二十万去灭楚国,实际上是带有明显的机会主义成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秦国的统一之战是短时间内仓促完成的,在攻打楚国之前,秦国也很害怕各国反扑,在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始皇自然也有博弈的心理。
李信二十万伐楚之战,简直就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成陆虎。
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是不会过分的责怪李信。
而另一方面,李信在这场战役中,也有可圈可点的表现,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李信伐楚之战的经过为李信攻平舆,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从中也能发现,秦军未能打过楚军,不是李信的问题,而是反扑的楚军实力太强,没办法的情况下,李信只能撤兵。
,秦始皇委托王翦率兵六十万伐楚的时候,其实已经水到渠成了。
还是那句话,谁都知道派六十万伐楚是稳妥的,谁都有侥幸心理,如果二十万能打赢,那多舒服。
在王翦灭了楚国后的第二年,秦始皇继续派遣李信与王贲去攻打燕国,秦国统一六国之后,李信以功劳被封为陇西侯。
秦始皇没有因为李信的过错而忘记他的功劳,这是值得学习的,而司马迁传下来的“中国式评价”法则,我却不敢苟同,,在当中,我们又经常这么做,实在是可悲!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