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是谁?出身名门,一生为国为民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最近热播的历史古装剧《清平乐》中,在这部剧的前几集,我们就看到跟宰相吕夷简怼来怼去,八大王怒怼吕夷简的主要原因,就是八大王对于刘专权十分不满,同样不满的还有吕夷简作为当朝的宰相,却投靠了刘太后,专心为刘太后做事。那么历史上的吕夷简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刘太后做事呢?
吕夷简出身于名门,他的伯父正是跟时期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丞。在良好的家庭条件下,吕夷简高中之后,进入官场也是平步青云,很快就得到了宋真宗的赏识,数次委以大任。
到了宋真宗的晚年的时候,吕夷简已经做到了图阁直学士迁郎中,权知开封府。宋真宗对吕夷简也是非常信任,甚至把他的名字写在屏风之上,朝野上下都觉得吕夷简要跟他的伯父一样也要做到宰相的位置了。
不过吕夷简在宋真宗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做到宰相的位置。公元1022年,宋真宗离开了人世,年幼的成了大宋的新,不过因为赵祯才十三岁,所以刘太后。而吕夷简作为宋真宗的托孤大臣,也受到了刘太后的重用,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至此吕夷简正式成为大宋的宰相。
当上宰相的吕夷简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刘太后效力了吗?吕夷简一边小心谨慎地处理国家大事,还要约束刘太后的权力,还要维护刘太后与之间的关系。
比如处理宋仁宗生母去世之后的身后事的问题上,在《清平乐》中,吕夷简是直接向刘太后劝谏的,那是因为李氏是宋仁宗生母的事情已经公开了。在历史上,李氏是宋仁宗生母的事情还是比较保密的,不过吕夷简还是得到了小道消息。就在李氏去世的那一年,刘太后并没有公开发丧,吕夷简就劝谏刘太后想想刘家的未来。于是李氏才以太后的礼仪下葬,等到后来宋仁宗知道自己生母的秘密,并且李氏的遗体保存得完好,也优待了家族。
还有吕夷简是坚定的宋仁宗的拥护者,并不是刘太后的拥护者。八大王赵元俨的儿子一直养在宫中,深得刘太后的宠幸,长大了也不放他出宫。吕夷简看到这件事对宋仁宗的威胁,极力劝谏将八大王的儿子送出宫中,刘太后却推脱要让他给宋仁宗陪读。吕夷简"上富春秋,所亲非儒学之臣,恐无益圣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宋仁宗要多与贤能的人一起读书,才能成长为一位明君,而不是跟皇族子弟一起读书。刘太后没有办法,只好将八大王的儿子送出宫中。
正是有吕夷简的存在,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几年里,大宋政治清平、国泰民安。等到刘太后去世,大权也顺利过度到宋仁宗的手中。宋仁宗亲政时期,吕夷简也一直得到重用。
不过吕夷简也不是一个圣人,他是一个保守的政治家,与立志改革的范冲淹存在冲突,于是范冲淹就被贬离了中央。吕夷简又是一个为国选拔人才的伯乐。就算了得罪了他,他也能够不计前嫌,任用范仲淹用兵,派名臣出使辽邦。维护了边疆的稳定,实现了国内的和平,使得的国力步步上升。宋仁宗称赞他“
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
!”后世对吕夷简也有极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看看史学家李焘的评价,短短数句,完美地概括了吕夷简的一生。
自上初立,太后临朝十馀年,内外无间,天下晏然,夷简之功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有名之臣,报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然建募万胜军,杂市井小人,浮脆不任战斗,用宗室补环卫官,骤增俸赐,又加遗契丹岁金缯二十万,当时不深计之,至于后世费大而不可止。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卒配食庙庭,为世。
不知道大家对于宋朝的这位宰相有何看法,大家觉得他跟《清平乐》的吕夷简又有什么区别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