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的60万大军打不过20万大军?背后啥原因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末年,由于蒙古执政者长期的暴政导致老百姓的,最终中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起义,组成起义军发誓要推翻元朝。
届时各股势力占地为王,互相争斗力图发展。
而陈友谅一方则在群雄中鹤立,论军事实力的话一伙远远不及陈友谅,可是到最后陈友谅为什么会在中输给朱元璋呢?
朱元璋是一个十分精明残忍的人,有点像曹操一样,宁可他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他家族,这从他建立之后,下令寻遍天下龙脉将其斩断,避免其他姓氏出天子就能看出来。
以及当朱元璋坐稳皇位后还有所担忧,生怕自己死后功臣老将们会借机夺位,抢走他子孙的江山,故此在生时先发制人,造就无须有的罪名把有威胁将臣全部灭口。
如此一个人可见心思慎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在群雄争霸的元朝晚年,朱元璋的智商和手段确实比其他起义军更胜一筹。
而陈友谅起义军在当时是实力最强悍的一股势力,曾一路占领了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所到之处当地农民纷纷投靠于他,麾下猛将也不少。
而朱元璋打生打死才拼下浙江、皖南等部分地区,所管治的人口和地盘都低于陈友谅数倍。
但双方主张的战略不同,陈友谅支持能力最强,主张极力扩张,到处征战,不顾及战线拉多长,而且几乎向全势力宣战,树立众多对手。
朱元璋则十分低调,主张养精蓄锐,在众多势力面前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并且表示自己不想争夺任何名利,所以其他起义军就忽视了朱元璋,认为他不足构成威胁,转而把注意力放在陈友谅身上,专心对付他去了。
未曾想朱元璋迅速崛起,最终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只是这一战着实蹊跷,为何只有20万大军的朱元璋能战胜60万大军的陈友谅?
人心分离
本来陈友谅可以“稳坐钓鱼台”殊不知他自己胡乱一番骚操作,导致好好的牌给打臭了。
不仅胜势转劣势,丢失了人心。
当年在起义热潮之际,陈友谅最先加入了倪文俊的部队,在其麾下混迹了一番,随后陈友谅反戈杀掉自己的大佬徐寿辉,一下积累够发家资本就自己独立出来单干了。
所以面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陈友谅从一开始就。
后来,倪文俊战败,拖了一支残兵败将无路可去,听说陈友谅在黄州混得可以,本以为自己对陈友谅有知遇之恩,于是就跑去投靠陈友谅,殊不知陈友谅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除掉了自己的前任大哥倪文俊,还接着把对方的义军部队给收编了。
所以陈友谅连杀自家两个大佬的事情,一直被别人吐槽。
但他势力壮大后,就用各种手段给压了下来,主要是唱衰死去的两个大哥,指派小人到处八卦称倪文俊是一个人坏人,行为恶劣,心眼极坏,陈友谅杀掉他简直是替天行道,故此军心逐安定下来。
而坊间百姓也开始认为陈友谅并非“反骨仔”。
本来舆论得以扭转,民心所归,殊不知陈友谅本性难移,很快就对自己的得力干将胜下手了。
本来赵普胜非常能打,就连朱元璋都忌讳他,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乃陈友谅军队的灵魂战神。
毕竟赵普胜当时为陈友谅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不料这些功绩却威胁到了主公陈友谅,让其认为部下赵普胜功高盖主,并且对自己越来越傲慢了。
为此陈友谅为了防止赵普胜反过来插自己一刀,于是就先下手为强,决定除掉赵普胜。
这天战事稍缓,陈友谅就以主公的名义请大将赵普胜过来自己的战船赴宴,吃的是烤羊肉。
然而赵普胜根本不知道这是一场专门为他而设的“”,自己毫无防备带几个贴身侍卫就登船了,准备大吃一顿,殊不知前脚刚上船,就被陈友谅埋伏下的士兵给乱刀斩杀了。
所以群雄混战打到后期,陈友谅虽然力掌60万大军,乃全天下最强的兵力,但这些兵力多是他使用狠毒手段合并得来,很多将士归顺陈友谅都是迫于他的淫威,其最终导致军队上下不齐心,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下一个赵普胜,所以陈友谅几乎没有心腹和忠臣。
战略错误
直到后来,陈友谅在战略指挥上又出现一连串错误,或许是他自己的领军能力不行,还是下面的将士阳奉阴违,总之“应天战役”惨败后,陈友谅终于发现中了朱元璋的招,于是十分痛恨朱元璋,恨不得全军攻打朱军活剥了朱元璋。
然而正是这种因愤怒而失去理智的行为,导致陈友谅一步错步步错,从此走下了神坛。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大哥小明王韩林儿突遭的军队围剿,为此朱元璋被迫带兵前去搭救。
此时,被喻为朱家军的粮仓洪都城池兵力空虚,陈友谅意识到已是报仇的最佳时机,于是亲率60万大军倾巢出动主攻洪都,吓得守将朱文正瑟瑟发抖,但远方的朱元璋很快就发命令来安慰朱文正,要他绝对要坚持住,自己很快就带大军来救援。
此时朱文正使出拖缓计策,假意要投诚陈友谅,而陈友谅信了,这的边打边谈招安条件,整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
最终朱元璋救完大哥班师回朝,逼得陈友谅只能放弃攻击洪都。
从这方面看出来,陈友谅不仅是一个狠毒绝情的人,而且性格还十分优柔寡断,未能在关键时刻下出正确的决定,在鄱阳湖之战中也是骄傲自大、轻敌。
在这方面朱元璋要比他强很多,他的失败也并非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