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才华横溢,他终身未入仕得原因是什么?他自身无过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的故事。
中国诗人如此之多,写诗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仕途不顺的更是不计其数,但历史上凡是能叫出名字的诗人,却又没当过的大概唯有他一人,此人就是孟浩然!
同为山水田园诗人,命运大不同
孟浩然,中国山水田园派诗人鼻祖,与合称“王孟”,同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可是做过官的,归隐也算得上是自愿的,他一心向往佛学,追求精神上的满足,40岁后的王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句也无不透露着潇洒自在。
而孟浩然就没王维这般好运,追求名利好一阵子,最终什么也没落着,无奈归隐。你说孟浩然可怜,我到不这么觉着,孟浩然名气虽大,但做不了一官半职他也怨不得别人。
年少隐居,中途醒悟
孟家,家中又有薄产,这让孟浩然只需一心埋头苦读,不为生计操劳。青年时期的孟浩然,隐居鹿门山中饱读诗书,不求功名利禄。24岁这年,孟浩然送好友去,看着好友中了,孟浩然也动了当大官的心。呢,他不想走科举这一条路,他想通过捷径当官。
除了科举还有一种当官的方式,就是由引荐,孟浩然的迷弟就是走的这一条道路。孟浩然从长江流域出发,一路上结识了不少好友,也拜访了许多公卿名流,为自己的前程铺路。
风流孟夫子,“好乐忘名”
孟浩然曾经写了一首著名的干谒诗给,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道“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大概意思就是说没有人引荐他。可是名噪一时的他,那里是没有人引荐,而是他自己生生将放在眼前的机会丢掉了。
公元731年,唐玄宗令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襄州刺史韩朝宗早已听说孟浩然大名,便相约他一同去长安,想要举荐孟浩然当官。在长安,韩朝宗向朝中大官力荐孟浩然,便约定了一个日子,亲自引荐给朝中大官。
而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的好友恰好来拜访,几人在家中饮酒赋诗,好不快活。酒过三巡,友人提醒孟浩然有约在先,快去赴约,莫要怠慢了韩朝宗。孟浩然却不以为意,他认定酒已经让自己身心快乐,哪还管其他。于是韩朝宗就这样被放了鸽子。
有人称赞孟浩然“好乐忘名”真性情,可是一个连守信都不能做到的人,仕途怎么可能会顺。孟浩然此举,算是给朝堂大官留下了不靠谱的名声。
皇上面前发牢骚,彻底断送仕途
《》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孟浩然的记载,时任尚书右丞王维邀请孟浩然来宫中,希望能得机会向引荐他。好巧不巧的是,唐玄宗恰好此时来找王维,孟浩然不知是被天子威严所震慑,还是皇帝突如其来的到访让他萌生怯意躲到床下。
王维不忍他错过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如实告诉皇帝,唐玄宗对孟浩然的大名早有所闻,唐玄宗问他要诗作。这样的好机会,孟浩然只需随意拿出自己的一首好诗就能博得唐玄宗心喜,或许一官半职就到手了,但他偏偏拿出了一首科举失败后发牢骚的诗《岁暮归南山》,“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一句彻底把唐玄宗惹怒了,“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有人说正是这一首诗,葬送了孟浩然的仕途,否则凭借他的才气,必会有所作为。我到不这么认为,即使没有这首诗,孟浩然的仕途也不会太顺,不愿受科举之苦,想走捷径;贵人引荐,却又随便放鸽子,皇帝面前,心生胆怯,科举不顺,满腹牢骚。孟浩然的这些行为都注定了他的仕途不顺。
诗写得好,不一定能在仕途上顺利,孟浩然的仕途,决不能说是因为一首《岁暮归南山》而葬送的,一切因果都是由他自己造成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