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为什么会害怕见到洋人?原因是什么
下面由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会害怕见到洋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1861年8月22日,年仅31岁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咸丰皇帝名为避暑,实为避祸,因为在上一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率领亲信逃到热河行宫。后来虽然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但咸丰帝始终不愿意回到北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他不愿意见,甚至怕见到洋人!
这事还得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起,1856年英国、法国组成联军,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857年6月,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但咸丰皇帝始终对条约内容感到不满,特别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长江通商、赔偿军费后英法才退出广州这四款,其中外国公使驻京更是“第一要事”。
不仅咸丰帝不满,满朝文武都对“外国公使驻京”的条款不满,他们纷纷上书表示反对,甚至有人主张将议和大臣桂良以“不能力持大局”的罪名免职治罪。在现代,两个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公使很正常,但清朝官方为何反对呢?除了现实的隐忧外,皇帝和官员们依然拘囿于传统的中外夷夏大方妨、宗藩观念。
按照《天津条约》的规定,签约后的第二年,双方将在北京交换双府批准的条约。届时外国公使将向咸丰皇帝亲递国书,以后各国公使也会经常见到咸丰皇帝,但见外国人是咸丰皇帝最害怕的事情。倒不是咸丰皇帝害羞,而是这些洋人不向他行之礼,与天朝上国的体制不符。
在明清时期,是没有外交概念的,周边国家都是明清的藩属国,他们来到中国,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来朝贡的。在面见皇帝时,这些外国的朝贡使者要遵循中国的礼节,对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凡是不愿意下跪的外国使者都被赶走了,比如俄国的尼果赖使团、英国的阿美士德使团。
如今洋人不仅要站着朝见皇帝,还要亲递国书,接受传统教育的咸丰皇帝是不能容忍的,特别是大清的规矩坏在自己的手里,“”是王朝衰落的标志啊。于是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咸丰皇帝想毁约,特别是想去掉外国公使驻京这一条,如果驻京,比如行三跪九叩之礼。
后来英法联军,抵达北京通州附近,之后双方谈判过程中,清朝完全接受了割地、赔款、通商等条件,甚至连外国公使驻京也同样了。此时英法提出了一个条件,国书必须亲呈皇帝御览。双方最终没有达成一致,咸丰皇帝当即下旨
“国体所存,万难允许。该王大臣可与约定,如亲递国书,必须按照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可允行”,“ 现在抚局将有成说,不值因礼节而决裂,设该夷固执前说,不知悔悟,唯有与之决战。”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宁愿割地、赔款,也不愿意亲自接见洋人。谈判破裂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咸丰帝仓皇逃到热河,死在了避暑山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