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有哪两项措施值得我们称道?
大家好,说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们在上学时都知道时粮食和钱都装不进仓库,却不知道同样出现了这样的盛况;我们一直对盛唐之强盛印象深刻,但很少知道用了130年的时间才将全国户数超过之时(也有说没有超过)。,人们很容易因为的、忽略了其父亲的卓越功绩。
隋文帝从北周夺过皇位时,隋朝户数约在360万户,八年后消灭陈朝得到50万户,到了隋文帝驾崩后全国户数达到870万户。二十四年的时间内,隋朝户数翻了一倍。这样的人口增长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隋朝在统一前打服了,获得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对外和统一作战胜多败少,人口损失比较少;开发漕渠,治理水患;设立义仓和社仓,储备大量的粮食;极低的税赋和劳役,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这些原因中,后两项措施尤其值得我们称道。
兴建义仓,完备粮食储备体系
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大都需要大量的人口,粮食是任何国家和个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谈隋朝的义仓之前,我们可以看看《》的梁惠王之问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了梁惠王一番,然后提出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措施,但没有解决梁惠王的问题,毕竟道理都懂,但怎么操作就没出来。这个问题就是如何防备荒年缺粮的问题,被隋文帝时期设立的义仓完美地解决了,概括地说就是以有余补不足。
开皇三年,隋朝在卫州、陕州、洛州和华州设立粮仓,关中粮食仍然紧缺。开皇五年,为进一步解决灾年的粮食问题,隋文帝批准长孙平提出设立义仓的建议,在全国的郡、县两级设立义仓。长孙平的“义仓”就是,“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为社司检校,以备凶年”,即通过政府官员的监管,年景好的时候将粮食存储起来,年景差的时候开仓赈灾,这属于官方监督下的民间自救机制。这个措施一出来,虽然没有立刻解决粮食问题,但使得各地粮食储存多了起来。
为了解决义仓内粮食浪费问题,隋文帝下旨要求北境各州赈灾时先吃杂种及陈粮。开皇十六年,隋文帝又下旨,要求在二十多个州设立由县管理的社仓(义仓),并规定了上中下三种税收等级。至此,隋文帝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完备了全国的粮食储备体系。
“宁积于人,无藏府库”的藏富于民政策
中国古代先贤都主张都有富民的说法,如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论语·颜渊篇》中,定公问年饥用不足的问题,有若回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隋文帝的话更直接、更震撼。
开皇十二年,有关官员向隋文帝上奏,说仓库都堆满了,收上来的粮食布帛等没地方放了。隋文帝听后很诧异,就问“我本来就向老百姓少收税,又经常大肆赏赐官员,怎么这样?”要知道,隋朝建国不久就打突厥,然后又消灭陈朝和平叛,打仗、赏功臣就很费钱了。官员就回道,收的比用的多,每年支出达数百万段也没使仓库物品减少。隋文帝听后,下令将左藏院当仓库,下诏天下“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至此,隋朝再一次削减河北、河东粮食主产区的税负和劳役。
义仓的设立意义十分重大。古代的时候,政府都会设置常平仓来调解粮价和供应,但常平仓的废设在历代不是固定的。隋文帝设立的义仓是大规模且有延续性的粮食储备政策,对收储和使用制定了标准,给老百姓带来负担较小但益处很大,再加上解决了山东的水患,实现了经常出现丰收年的景况。这样丰厚的粮食储备,使得隋朝遇到几次灾荒都能从容应对。
“宁积于人,无藏府库”读起来令人震撼。隋文帝就秉持着这种藏富于民的施政理念,减税、减免劳役,极大限度地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致力于将全国的蛋糕做大,最终实现了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共赢。藏富于民的结果就是,隋朝安然地度过了关中的多次饥荒,在史书上多次出现“户口岁增”的记载。隋朝户数在隋文帝驾崩时比其登基时多了一倍,到隋炀帝大业五年达到了峰值——890万户。
隋文帝创立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为历代所沿用,解决了饥荒时期的粮食问题;他也确实做到了勤俭、爱民,推动了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他还开创了制、选官制度及获得了的尊号。这些都是极具历史开拓性的,隋文帝有资格与同等地位。这样的一位圣皇,人们有必要记住他。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