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黑脸”吗?其实他长得很白
我们试想,如果真的长得如电视剧一般奇特,相关史书应该有所记载才对,很遗憾,纵观各类史书,都没有对包拯“黑脸月牙”的相关记载。
相反,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中有一幅包拯的画像,画像里的包拯眉目清秀,面庞白净,丝毫没有电视剧中“包黑炭”那般形象的影子。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那为什么广为流传的包拯形象却是“黑脸月牙”呢?这和历史出入太大了。其实这种现象是平民百姓对自己敬重敬仰的历史人物神化的一种表现。
包拯为人
少年时代包拯便以“孝”闻名乡里。包拯29岁时中,被派到离家长较远的地方做官。他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便主动请求回到家乡附近任职。
后来,为了奉养父母,他辞去了官职。直到父母亲去世,包拯在父老乡亲的劝告下,入朝为官。这时,他已到不惑之年。包拯秉性敦厚耿直,不迷恋权势,这也是他一生清廉正直的重要原因。
包拯为官清廉能力出众,而且也是一位识人的明主,就提拔包拯做了开封知府,随后又任枢密使,权同副宰相;天子脚下帝都中权贵极多,而包拯执法从来不受对方的地位的影响,就避免不了有奸人陷害;这里就要多亏贤明的宋仁宗,始终保护包拯,再加上他在百姓中的优秀口碑,那些陷害包拯的人,始终无法得手。
包拯变成“黑脸”的原因
京剧里,包拯是个大黑脸,脑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月牙。按照戏曲界的说法,包青天应该是有日月额,泰山眉,还有丹凤眼。
因为我们知道,京剧里,人脸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比如黑脸正直、白脸奸诈、红脸忠义等,如果京剧里真的按照真实历史的包拯形象,京剧里给包拯上个白脸,这显然是不符合大众心理的。
反之,如果给包拯上黑脸,就刚好能突出包拯断案如神、的特点,而后来的电视剧也参照京剧里的形象,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包拯形象。
宋皇祐五年,包拯出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这是包拯一生做过的最高官职。,这时的包拯已年过六旬,身体渐渐不支。64岁时,包拯死在任上。包拯过世后,开封的大街小巷都听得到百姓对他的哀悼之音。
其后数年,包拯的清名远播四方。后人在包拯的家乡合肥建造了包公祠,以纪念包拯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做出的巨大贡献。如今,包公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包青天”。现在我们一提到“青天大老爷”,大家就明白说的是包公。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