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勖是什么人?中国宦官史上第一位名将,戎马一生从一始终

传统文化 2022-07-06 22:03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是什么人?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历史上声誉良好的宦官似乎并不多,民间流传更多的,则是关于他们巧言媚笑、谄媚主子、祸国殃民的糗事。而杨思勖的一生完全可以颠覆常人对于宦官的黑印象。

  他出生在大唐,凭实力上位,一生戎马U摩,官至从一品将军,六十岁还挂帅出征为国解忧。他军事才能非凡却从不越位抗上,对自己的君王。

  与一般的卑微出身不同,杨思勖是贵族后裔。他最初,父亲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苏历,母亲则出生在另一位少数民族首领之家。两位首领联姻,为的是各自的长期利益。

  但命运却没有多眷顾他,6岁的杨思勖正处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可是却遭遇了一场飞来的横祸。时期,岭南少数民族惨遭灭门。作为王子的杨思勖,一夜醒来,满门被灭。而他,因为年幼,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被人送进皇宫中,由宦官抚养,在内侍省服侍。因讨伐叛将李多祚有功,被越级提拔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内常侍。

  从一名身份低贱卑微的小太监,连升5级,平步青云,成为堂堂内庭侍卫,杨思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华丽转身。

  突然驾崩。秘不发丧,联合大臣独揽大权。后来又起草了一份诏书,立李重茂为皇太子,为皇摄政。

  这一场宫廷闹剧的结局,是唐中宗的妹妹和的儿子最终获胜。

  李隆基在关键时刻出手,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之变。铲除了韦后一伙,并把唐睿宗李旦推上皇位。

  在这次生死攸关的节点上,大内侍卫杨思勖再一次站对了位置,协助李隆基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

  两年后,唐睿宗李旦禅位于儿子李隆基。自此,大唐另一位星光闪耀的明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诛除韦氏有功的杨思勖也随之得道升仙,官至右临门卫将军。

  在这期间,有两位宦官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那就是高力士和杨思勖。

  唐玄宗甚至还赏赐加封杨思勖的家族,使之成为世族中显赫的望族。这可是天底下屈指可数的荣幸。

  开元初年,安南首领梅叔鸾叛乱,自称"黑帝"。与林邑、国通谋,攻陷安南府。唐玄宗命杨思勖率兵讨之。杨思勖军至岭表,募兵十余万,取伏波将军的故道以进,出其不意。梅叔鸾突然闻听唐兵来到,计无所出,竟为所擒,临阵斩首。

  开元十二年,五溪首领覃行璋作乱,杨思勖又奉命前往讨伐,生擒行璋,斩其党三万余级,以军功累加辅国大将军。后从东封,又加,封虢国公。

  开元十四年,邕州贼帅梁大海拥宾、横等数州反叛。思勖又统兵讨之,生擒梁大海等三千余人,斩余党二万余级,复积尸为京观。

  开元十六年,泷州首领陈行范、何游鲁、冯璘等聚徒作乱,陷四十余城。陈行范自称帝,何游鲁称定国大将军,冯璘称南越王,割据岭表。唐玄宗命杨思勖率永、连、道等兵及淮南弩手十万人进讨。兵至泷州,大破敌军,于阵上活捉何游鲁、冯璘,斩首。陈行范逃至春州投云际、盘辽二洞,也被擒斩。

  杨思勖性情果敢刚毅,只是太过凶暴。胜利后,他对待俘虏的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把人家的脸给剥下来,甚至有的剥去头皮。想象一下都令人头皮发麻。

  不过,也正因治军威严,将士们都敬畏他,敌人闻风而逃,这也是他能够屡战屡胜的关键原因。

  年近花甲的杨思勖的征程却远未结束。12年后,他率军出征。这次讨伐的是贵州交界地区的叛乱。又是一次。

  杨思勖受封,成了辅国大将军,官居二品,也打破了宦官不能位居三品以上的传统。

  在八十七岁高龄时,杨思勖因病死于自己的私宅,善始善终。

  论功劳,杨思勖并不在以上诸将之下;但论声誉,杨思勖可谓是史上无名;论结局,以上诸将无人能比。

  在雷州半岛的历史上,杨思勖是第一位京官,也是第一个一品高官。而从中国历史来看,他是最能打仗的太监,也是在身边侍奉最懂得明哲保身的人,可以算得上是正史第一宦官。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