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个怎样的人?筑高台望母的故事是怎样的?
是之一,春秋时第二十任国君,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秋五霸之宋襄公简介
宋襄公,姓子,名兹甫,是之子,宋成公之父。宋襄公母亲是宋桓夫人也是宋桓公的正室妻,虽然排行第二,是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承接大统。兹甫是个仁义之人,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国君因而发生了兹甫让国的故事。
兹甫让国之美讲得就是兹甫请辞国君之位,让贤与哥哥的故事。兹甫自认为自己不如哥哥,自己虽为嫡子,排行第二,长兄目夷虽是庶出贤明仁义比自己更适合当国君,,兹甫便请求宋桓公立目夷为太子。后来宋桓公跟目夷讲了这个事情,目夷回答说让国之美已经是最仁义的行为了,我怎么能跟弟弟相比呢,这个国君之位非他莫属啊。
后来两个人推来让去,为了躲避宋襄公的推让,目夷自己悄悄去了,宋襄公才做了国君。即位不久,内乱,宋襄公受之托照顾齐国太,于是宋襄公号召各路诸侯去平定齐国内乱。在宋襄公的协助下,齐国内乱平定,公子昭即位为齐国国君。
齐国虽然平定,齐桓公已经去世,诸侯霸主的位置空缺,于是宋襄公就想效仿齐桓公号召诸侯联盟议事,目夷劝谏说宋国现在国力薄弱,以我们这种小国的力量来号召各路诸侯肯定会招来祸患,可是宋襄公没有听,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会合诸侯。
结果宋襄公吃了大亏,在一次会合的聚会上,宋襄公讲究“信用”而不带兵前去赴宴,结果被从来都不讲信用的给俘虏了,并被押到楚国囚禁起来,直到数月之后在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出来。
宋襄公筑台望母千古流传的故事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那么肯定是因为见不到母亲才会修建望母台来以表思念之情,到底他的母亲为什么不在身边呢?原来宋襄公的母亲是卫国人,而卫国遭受了敌人的攻击,仅仅只剩下几千人从战争中幸免,于是出于同情宋桓公与夫人将这些人收留并安顿下来。见到这些逃难的人,本为卫国人的宋桓公夫人,于是请求宋桓公出兵支援卫国,宋桓公不肯,夫人再三求情都没有得到允许。宋桓公以夫人讨论国事的罪名把她休了,并送回卫国。
回到卫国的宋桓公夫人一心帮助家人保家卫国,最终卫国得以恢复实力,被休了的宋桓公夫人却再也不能回到宋国了,她与儿子宋襄公就只能天各一方。因为思念母亲,宋襄公可是想破了脑袋才想出修筑望母台的办法。
如果他直接把母亲从卫国接回宋国,那么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这就是不忠,如果一辈让母亲沦落在外那他这个儿子就是不孝。所以权衡再三,他便在宋国临近卫国的地方修建了望母台,这样一来忠孝两全,一举两得。
百姓听闻宋襄公因为思念母亲想要修筑望母台,都被他的孝心感动,所以很多人前来帮忙,结果只用了五天的时间望母台就修建好了,之后每到母亲生日和自己生辰,宋襄公总是会到望母台上来遥望母亲。
而且因为体恤母亲不能回宋国的苦心,宋襄公还特意做了一首诗来描写母亲心中的痛苦和思念之情。诗的内容是这样的“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芦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返还。”
宋襄公筑高台望母的故事跟这篇描写母亲心中思念之情的古诗千古流传,后人为了赞颂宋襄公的仁孝之心于是经常将这个故事讲给下一辈人听,告诫他们百善孝为先,要学习宋襄公的仁孝品德。
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也是个仁义之君,他的仁义忠孝被后人赞颂流传也被后人引以为戒。虽然宋襄公因仁孝而闻名天下,也因仁义败在楚国之下,错失春秋霸主之位。宋襄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仁孝用在对的人身上是善,用在敌人身上就是恶,所以学习宋襄公的仁义之时也要记住宋襄公对敌人仁义而的教训。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