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禁止奔丧?他是什么用意
去世,为什么禁止奔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乱世”,出师一表千古名,论及诸葛亮的忠心与智谋,千古难觅。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在死后,蜀国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
诸葛亮对于刘禅而言,既是臣又是父,无论是在在感情上还是朝堂上,对诸葛亮都很是依赖。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却禁止奔丧。
一方面是诸葛亮自己要求的,对于刘禅而言,听从遗命,并认真贯彻执行,可谓是他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高端操作。为何这么说呢?
对于不奔丧,是诸葛亮的遗言。对于身后之事,诸葛亮在很早就有这自己的打算了。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而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一切从简,随便依山挖一个坟,不用多大,放得下棺材就可以了,葬礼也不用多复杂,大家穿平时的衣服就好,也不要陪葬品,防止曹家那批人惦记着。
对于简葬,是诸葛亮身前的意思,那么死后,刘禅是听从还是不听呢,其实主导权在刘禅了
听从的话,没毛病;不听从,也是完全可以的,为相父厚葬,符合礼制和道义。刘禅还是选择了听从诸葛亮的话,其中的思想斗争,怕是我们外人没法体会的。
但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正确明智的。
在死时,发生了两件事,可以作为参考原因。
第一是在刘备病危之际,黄元起兵造反了。
“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第二件是在刘备死后,南方四郡造反,“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诸葛亮的做法很简单,在丧事期间没有出兵,而是与孙吴结亲。这两件事给诸葛亮敲了警钟,也给刘禅涨了见识。
故在诸葛亮死后,刘禅听从他的遗命,在朝廷发布禁丧令。
刘禅对诸葛亮的感情,更多是严师和慈父,发布禁丧令,硬憋着无法表达的悲伤感情。
好在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为刘禅找到了宣泄口,那就是李邈。
此人一直宣扬诸葛亮腹黑论,“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好一个正好撞枪口的家伙,相父都死了,我正悲伤无处发泄,你还过来抹黑,还庆祝?
“后主怒,下狱诛之。”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