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明知曹操已有篡汉之心,他为何不改投刘备?
你们知道应该知道,初平二年已有篡汉之心,但他为何不改投?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为您讲解
荀彧是大汉忠臣吗?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为此跟曹操闹翻并神秘死去。
但是这其中也有一个问题:曹操的篡汉之心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我们看以曹魏为正统的正史,也会发现曹操至少在初平二年就应经萌生了。
饱读经史的荀彧跟曹操初次见面,就应该从曹操的一句话中发现端倪,但是他还是为曹操看家护院,于是有人说:荀彧是篡汉温和派,他只是想让曹操在时机成熟时再篡汉自立,而不是从根本上反对曹操僭越。
如果荀彧不想帮助曹操篡汉或者代汉自立,那么在初平二年两人一见面的时候,荀彧听完曹操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掉头就走。如果他转而投奔刘备,能不能出山还真是个问题——在正史中,荀彧的能力远胜,至于他与诸葛亮谁更厉害,那就有请读者诸君评判了。
在曹操阵营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夏侯惇夏侯渊,也不是曹仁曹洪,更不是什么“五子良将”——的地位比诸曹夏侯低,诸曹夏侯也得听荀彧的:“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是时荀攸
(荀彧侄子)
常为谋主(参谋长)。彧兄衍(字休若,荀彧三哥,四哥荀谌在帮)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
(引用史料均出自《·卷十》及裴松之注引《典略》、《彧别传》、《家传》等,下文不再注明)”
后汉乱世,有三大家族人才济济。司马家有“八达(司马朗字伯达、字仲达、司马孚字叔达、司马馗字季达、司马恂字显达、司马进字惠达、司马通字雅达、司马敏字幼达)”,诸葛家族三个顶级俊杰在当时也是有口皆碑: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读者诸君请不要误会,“狗”是“功狗”的意思,这是说的水平比差点,但是跟差不多——读者诸君可以参考汉太祖高的“功人功狗论”。
司马有八达,诸葛有龙虎狗,而荀彧的父辈更厉害,那是八条龙
荀彧是荀家二龙荀绲之子,想当官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他被举为孝廉(当时是,被举为孝廉、茂才就可以当官)后当了六百石的守宫令(置,属少府,掌管御用文具、尚书台财物、封泥等)。
乱京师,守宫令荀彧就托人谋求外放当地方官:“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正式任命为)亢父令(汉制大县为令,小县为长)。”
年纪轻轻就成了一县之主,荀彧的仕途可是比刘备平坦多了,但是荀彧与刘备不同之处,在于荀家只想自保、壮大,并没有问鼎之心,而刘备则是要自己乘坐“羽葆盖车”当皇帝。
既然明确了家族定位和目标,荀家兄弟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荀彧荀衍荀攸帮曹操,荀谌帮袁绍,不管谁赢了,荀家都不会吃大亏,这也是当时门阀望族惯用的投资方式,比如诸葛家族在曹魏有高平侯、征东大将军、司空诸葛诞,在蜀汉有丞相、豫州牧、司隶校尉、武乡侯诸葛亮,在东吴有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宛陵侯。
荀彧一开始也是帮袁绍的:
“袁绍已夺馥
(冀州牧韩馥)
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皆为绍所任。”
汉献帝初平二年,二十九岁的荀彧离开了袁绍改投曹操,其三哥荀谌继续留在袁绍军中。
曹操一见荀彧就:
“吾之子房也。”
听了这句话,荀彧如果一心扶保汉室,应该掉头就走:“把我比作开国元勋,这没问题,但是你说我是你的张良,岂不是以汉太祖高皇帝刘邦自居?”
荀彧的才能可以跟萧何张良媲美,萧何张良帮刘邦打下了天下,荀彧成了曹操的张良,是想从谁手里夺取江山?这时候的曹操是不是把汉天子当成了秦王?
听了曹操极其嚣张并且尽显不臣之心的话,荀彧并没有,而是尽心竭力为曹操出谋划策,夺徐州、杀、破袁绍,都是荀彧其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坚定曹操灭袁信心的“四胜论”,远比郭嘉的“十胜论”更有说服力。
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荀彧的并不是一个须发苍白的老汉:公元163年出生的荀彧比侄子荀攸小六岁,比曹操小八岁,比刘备小两岁。
荀彧跟刘备应该是认识的,因为刘备之所以能当上平原、平原相,就是因为在初平元年打袁绍有功,而那时候荀彧正好在袁绍营中当座上宾。
后汉乱世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刘备跟袁绍打过仗,之死也是刘备一手造成的,但是刘备被曹操击溃后,袁绍出城二百里迎接,那排场大的轰动天下。
这时候有人可能就要问了:曹操自比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智慧超人的荀彧应该一眼就看出他的不臣之心,这时候还留在曹营尽心竭力,岂不是助纣为虐为虎作伥?那时候“汉室宗亲”刘备已经颇有名气,而且刘备在曹营跟荀彧也有交集,为什么荀彧不选择追随刘备?
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中读者诸君最可能接受的一个解释,就是荀彧忠于汉室,他认为他留在曹操身边,可以迟滞曹操篡汉的进程,而且事实上他也真这么做了: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密以谘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荀彧在曹营,有荀彧唱反调,曹操就很难进魏公加九锡,直到荀彧辞世,曹操才如愿以偿:
“会征,(曹操)表请彧劳军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谥曰敬侯。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
这时候我们就看出荀彧留在曹操身边的必要性了——如果没有荀彧掣肘,曹操可能早就在手下的撺掇之下代汉自立了。荀彧树立了一个榜样,也让曹操认识到自己篡汉会有很大阻力。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第二点,那就是在荀彧眼里,刘备也不是什么好人,而这这个大耳朵从小就生有反骨: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刘子敬之所以吓得半死,是因为当时谁都知道,羽葆盖车是天子銮舆,想坐羽葆盖车就是想当皇帝,这在当时真的是灭门之罪。
有人说正是因为荀彧没有追随刘备,这才给了诸葛亮出山的机会——所谓郭嘉不死不出是梦呓,而荀彧的才能是大家公认的,如果刘备有荀彧荀攸陈登辅佐,或者不走不亡,诸葛亮还真未必能挡上蜀汉丞相。
荀彧并不曾跟诸葛亮正面交锋,所以这个问题只能由读者诸君来解答:如果荀彧在初平二年听了曹操那隐含篡汉之心的话之后改投刘备,他在蜀汉阵营又会得到什么位置?荀彧的品德和能力跟诸葛亮相比,是稍显不足还是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