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是谁?为何被说为奸臣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潘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每一个朝代建立之初,都必须要经过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激烈战争。频繁的战争,让黎民百姓饱受流离之苦,但另一方面,却成为英雄豪杰大展雄才的舞台。建立北宋过程中,同样也进行了的统一战争,其中也涌现出很多辉耀千古的的名将。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他们之中的很多人的形象,却与本来面目渐行渐远。开国名将潘美,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潘美,河北大名人,宋朝开国功臣。他参与指挥了宋朝统一战争中很多重大战役,先后击灭屡立汉、、,并参加了宋朝对外战争中最重要的战事雍熙北伐,身经百战,屡立功勋。后世对潘美评价很高,认为“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谨慎,能保令名以终”,“潘美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认为他是可以配享帝王太庙的完美人物。但在流传很广的民间文学《》中,以潘美为原型的潘仁美,却完全是另一副嘴脸。
有关《杨家将》的评书、戏曲、小说、电视剧,可谓,数不胜数。但在《杨家将》中,潘美的形象却完全背离了真实历史,被演绎成一个心胸狭隘、嫉妒贤能、奸诈狠毒、陷害忠良的小人,在陈家谷之战中畏敌怯战,拒绝支援名将,致使杨业孤军奋战陷入绝境而死。《杨家将》的知名度和传播度都很广,导致潘美背上了建成的大帽子,被后世唾弃千年。
其实,这完全是对历史的误读,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因为《杨家将》的作者缺乏基本的历史常识。要追究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绝对不是潘美,而应该是。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身份发动兵变篡夺皇位,从此有了疑心病,生怕部下武将有样学样,也给他来一个兵变,于是自宋朝开国后,就一直实行严厉的“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国策,从各方面限制打压武将的地位与自主权。
宋朝广泛推行的监军制度,就是“重文抑武”国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北宋武将出征,皇帝往往会派遣心腹亲信担任监军。监军身为皇帝代言人,具有“如朕亲临”的崇高地位,随时对武将进行监督控制,并可以任意干涉武将的指挥权。武将对监军的,只能俯首帖耳,毫无讨价还价余地,否则可能会招致皇帝的疑心甚至严惩。宋朝开国功臣之一的大将郭进,就是被监军田钦袏逼迫自尽,皇帝却不追究。
《》记载,在导致杨业战死的陈家谷之战中,是监军王铣逼迫杨业孤军出战,他多次申斥杨业,“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杨业被迫出战后,又是王铣“领兵离谷口”,抛弃杨业。
从始至终,潘美都处于被监军王铣架空的尴尬地位,根本没有任何蓄意害死杨业的动机与实际行动。杨业的资历、军职和地位比潘美着好几级,潘美确实毫无必要去嫉妒陷害他,真是无辜被冤。
不仅如此,潘美还可以说是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赵匡胤陈桥兵变,篡夺了后周江山。但,留下了4个儿子,长子,次子柴熙让,三子柴熙谨,四子柴熙诲,最大的柴宗训才7岁,其他的都还是懵懂娃娃。但在赵匡胤眼中,他们都是足以威胁他皇权的危险因素,必欲除之而后快。
宋朝史料《随手杂录》、《默记》都记载,赵匡胤与大臣商议,如何处置这几个孩子,宰相恶狠狠地说“去之!”众人都,建议来个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潘美当时也在场,他的反应耐人寻味,“以手掐殿柱,低头不语”。
赵匡胤问潘美“汝以为不可耶?”你反对这么做吗?潘美回答“臣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我不敢反对,但总觉着这么干有点不合情理。潘美的话起到了作用,赵匡胤于是把周世宗的三子柴熙谨赐给潘美。潘美收养了柴熙谨,视如己出,抚养成人,算是给周世宗柴荣留下一点血脉。
这件事可以看出,潘美是个有情有义的善良之人,可以说是赵匡胤手下最善良的武将也不为过。面对几个即将无辜被害的孩子,他不顾个人前途富贵,不顾可能招致赵匡胤疑虑猜忌的后果,勇敢地予以出手救助,令人感动。可惜这样一个良善之人,却被评书戏曲彻底抹黑。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