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时,曹丕为什么不趁机去攻打吴国?原因是什么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倾国之兵伐吴,请和遭拒。为避免陷入两面作战局面,孙权遣使向曹魏称臣,“卑辞奉章,并送等还,朝臣皆贺。”有人就说了,曹丕为何不趁着刘备和孙权火拼时,趁机偷袭东吴?
有一个细节,就是曹魏收到孙权称臣奏章时,曹魏君臣都非常激动,但唯独刘晔认为这是上天赐给曹魏的大好机会,
“今还自相攻,天亡之也,宜大兴师,径渡江袭之。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 亡不出旬日矣。吴亡则蜀弧,若割吴之半以与蜀,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就是说,曹魏可以南下东吴。
反观孙权,他最害怕的也是曹魏大军南下。所以,孙权那是对曹丕极尽示好之能,称臣可以,要贡品也是可以的,只要曹丕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行。刘备伐吴前,同样向曹丕示好,虽然没有成功,但毕竟表达了示好的意思,
“备闻曹公薨,遣掾韩冉奉书吊,并致赙赠之礼。文帝恶其因丧求好,敕荆州刺史斩冉,绝使命。备遣军谋掾韩冉赍书吊,并贡锦布。”
一些专家认为,刘备和孙权看似大打出手,实则是一家兄弟在争斗。如果东吴遭到曹魏进攻,蜀汉,孙刘联盟巩固,如那样,这是曹丕不想看到的。结果可能是这样,荆州回到刘备手中,蜀汉势力大涨,孙刘交好。
笔者却认为,这是曹丕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就是放弃了这次统一全国机会。中曹魏地盘最大,实力最强,只要不犯重大失误,可以稳赢。更重要的是,孙权称臣本来就是权宜之计,结果曹丕却说“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吴降,而袭蜀之后乎?”
脑子不好使?还是有隐情?在曹丕与刘晔就是否进攻东吴时,御史大夫王朗提出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按兵不动,等待蜀吴两败俱伤才择机出击,曹丕采纳了。孙权既然称臣了,曹丕面子也要给,他拜孙权为吴王,这意味着承认孙权割据的合法性。
所以说,曹丕丧失一统天下最好的一次机会。进一步说明,曹丕确实没有那样的魄力,最终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等待两败俱伤。奈何后,孙权和刘备立即改变策略,联合,曹丕趁火打劫想法彻底落空。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