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杀美人鱼是不是真的 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做的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杀人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严格来说,秦始皇并没有杀过美人鱼,因为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美人鱼。
美人鱼的说法来自西方,其原型是里的海妖塞壬。
在神话中,塞壬是人面鸟身的海妖,天生就有高超的歌唱技巧。后来因为不服文艺女神缪斯,决定和她来一场歌唱比赛。
缪斯是第三代神王宙斯的女儿,塞壬只是河神埃克罗厄斯的女儿,而且前者是女神,后者是海妖,塞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缪斯。
,歌唱比赛的结果毫无悬念,塞壬输了,代价就是要被缪斯拨去双翅,永远无法飞翔。
没了翅膀的塞壬也要活着啊,她只好在海岸线附近游荡,用歌声吸引水手们过来,然后吃掉他们。这就是西方关于美人鱼的传说,也是为什么西方神话中,人鱼一直都是女性形象的原因。
中国神话传说和历载的人鱼并不美丽,史料记载人鱼的样子是这样的
“人鱼似鲶,四脚”,“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人鱼似人形,长尺余”。
这些记载所描述的人鱼非常像娃娃鱼,有四脚,叫声像小孩啼哭。但这种鱼生活在淡水区,西方神话里的美人鱼却生活在海里。如果在海里找类似的生物,那就有可能是儒,不过儒艮的叫声不像小孩啼哭,而是像牛叫。
秦始皇有没有杀人鱼?
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墓内使用的“长明灯”是以人鱼膏为烛,并且永远不灭。
司马迁写的东西不一定真实,《史记》中也有很多记载值得怀疑,而且是自相矛盾的。秦始皇墓内的蜡烛肯定不可能永远不灭,但以人鱼膏为烛是有可能的。
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人们确实使用鱼的脂肪来制作蜡烛用于照明。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沿海地区的人会使用“鱼膏”来点灯。从秦汉朝开始,居住在长江附近的人也会使用鱼膏,甚至是当时主要的照明油料来源。
司马迁记载“度不灭者久之”的人鱼膏,说明这种材料燃烧的时间很长,但也不是永远都不会灭。世界上没有不灭的燃料,那是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如果真有这种材料,永动机早就发明出来了。
那么秦始皇墓里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哪种鱼的脂肪呢?18世纪中期,有一位葡萄牙人提取了鲸鱼的脑油制作蜡烛,结果发现这种蜡烛燃烧的亮度是普通蜡烛的四倍,燃烧时间也长了两倍,蜡烛燃烧的时候还会有一种香气。
,如果从燃烧时间、燃烧亮度、获取难度等方面分析,秦始皇使用的鱼膏蜡烛极有可能是鲸鱼脑油为燃料。
秦始皇作为当时统一六国的老大,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使用的照明燃料肯定要比普通百级。鲸鱼体型大,在那个年代捕获非常困难,油脂的燃烧效果也很好,而且史料中还真的记载了秦始皇“射杀巨鱼”的事件。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乃令入海者赍捕巨渔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因为一个梦才决定捕杀巨鱼,而这个鱼在他的梦中长得像人,所以司马迁就将其记录为“人鱼”。秦始皇对巨鱼开展捕杀行动的时候,并没有写鱼长什么样,只说“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我认为,秦始皇射杀的有可能是鲸鱼,而且在那个年代,这种大体型的海洋生物也只有皇帝,才能调动足够的武力将其制服,所以秦始皇的战利品自然就成了全国的。
他用捕获的鲸鱼取出鱼油制作成蜡烛,这种蜡烛比普通的要亮,燃烧时间更长,所以司马迁在著作里就有了“度不灭者久之”一说。
人类发展的历史一般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俗话说“”,早期的人类都会选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定居。
人类的照明工具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植物油提取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动物脂肪也会被人们拿来作燃油使用。蜡烛的出现也是人类照上一个很大的进步,蜡烛中使用的材料,最初也使用过动物脂肪,后来才用蜜蜂的蜂蜡代替,直到石油加工技术出现后,石蜡才进入大家的生活。
秦始皇墓里使用了怎样的蜡烛,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仅凭史料记载的内容,我推测最有可能的就是鲸鱼油。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