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亲兄弟舒尔哈齐为什么没能善终?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舒尔哈齐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在对外征战时,对内部的团队建设也丝毫没有放松。为了集中权力,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发生争斗。
舒尔哈齐是清显祖宣塔克世的第三子,与努尔哈赤同为喜塔拉氏所生。他五岁时,努尔哈赤九岁,母亲去世,兄弟两;在打江山的最初阶段,兄弟两同生共死;当事业逐渐有了气色,兄弟两就开始同床异梦;当舒尔哈齐屡建奇功,逐渐做大时,兄弟两就开始同室操戈。
名扬四海,光芒万丈的“船将”
努尔哈赤称王时,舒尔哈齐凭借战功以及兄弟情义,被称为“船将”,也是第二号人物。随着事业的壮大以及威望日隆,舒尔哈齐渐渐威名远扬。
在人心目中,舒尔哈齐的地位与努尔哈赤不相上下。他们称努尔哈赤为都督,也称舒尔哈齐为都督,给兄弟两相同的待遇。努尔哈赤三番四次派舒尔哈齐到京城朝贡,明朝给他的礼遇也非常高,二十五年:
“建州等卫夷人都督、都指挥舒尔哈齐等一百员名、纳木章等一百员名,俱赴京朝贡,赐宴如例——《实录》”
舒尔哈齐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明朝也因此称其为“三都督”。明朝并非有意抬高舒尔哈齐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与努尔哈赤一样,都是明朝在辽东的威胁。
明朝镇守辽东的总兵官,为了安抚女真,特地让其子李如柏娶舒尔哈齐之女,以示友好,便于维护辽东安全。等到李如柏出任大明辽东总兵官时,当地还传出歌谣:“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从这也能看出,舒尔哈齐在女真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与影响力。
东边邻国看舒尔哈齐,也是如此。李朝使者何世国等前往努尔哈赤驻地,努尔哈赤在家中招待,按照惯例行礼、设宴。然后,再到舒尔哈齐家,同样的规格行礼、设宴。兄弟两人都向使者赏赐礼物,唯一不同的是,努尔哈赤宰牛,舒尔哈齐宰猪。
同时,李朝使者也看到两人的差别,如万历二十四年申忠一出使建州所见:努尔哈赤有诸将一百五十多人,控制军队上万人,舒尔哈齐有将领四十多人,手下士兵五千多人,但服装颜色与努尔哈赤一样。所以,李朝很早就将舒尔哈齐看做建州女真的“二把手”。
随着个人势力的增长,舒尔哈齐已经不满意现状,行为也开始不安分,他想与努尔哈赤,共享决策权。在接待申忠一时,舒尔哈齐对他“直抒胸臆”:“日后你若送礼物,不可将我们弟兄分出高下。”这话已经透露出舒尔哈齐的“心声”,他不甘心屈居兄弟之下,想要并驾齐驱。
兄弟冲突愈演愈烈,最后彻底撕破脸
舒尔哈齐的“占权”与努尔哈赤的集权,势必水火难容。两人的第一次冲突,发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哈达部的战役。
战前,舒尔哈齐自告奋勇,主动请缨,要求充当大军前锋。努尔哈赤同意,让他带领一千人马先行一步。让人费解的是,舒尔哈齐到了哈达城下,见城头守军密布,城下敌人出城迎战,他却按兵不动。
努尔哈赤痛斥舒尔哈齐,接着亲自带兵进攻。舒尔哈齐受责骂后,又开始组织进攻,但道路受阻,只好绕道而行,哈达兵从城上放箭,军中伤亡惨重。
后来,努尔哈赤苦战六天六夜,终于攻下哈达城。但由于舒尔哈齐贻误战机,造成大量伤亡。舒尔哈齐之前作战勇猛,从未有过按兵不动的行为,这次很有可能就是出于保全自己的目的,没有充分配合,不听调遣的消极怠工行为。
两人第二次冲突是攻打乌拉的事。万历三十五年,努尔哈赤与乌占泰爆发乌碣岩之战。他先命令舒尔哈齐、、、费英东等人,率领三千人到乌拉斐优城接俘获人员。到达斐优城时,天空出现异象:
“时夜阴晦,军中大纛之上有光。众以为异。扪视无有,复树之,光如初——《》”
舒尔哈齐非常相信这类天文怪象,认为是“凶兆”,准备退兵。但遭到褚英、代善等人认为吉凶已定,坚决反对无功而返,于是决意前进。
他们接纳斐优城几百户人员返回时,在乌碣岩遭遇乌拉部万余人相遇。褚英、代善率兵与乌拉部交战,而舒尔哈齐带着亲信常书、纳齐布率领数百人,躲在山下观战。经过激烈战斗,乌拉兵大败。
返回赫图阿拉后,褚英、代善报告战况,努尔哈赤准备处死常书与纳齐布。舒尔哈齐跳出来求情,说杀了他们就等于杀了自己。这话既是要挟,也是试探,努尔哈赤从大局出发,只好饶过两人的性命。但从此以后,努尔哈赤再也没有派舒尔哈齐领兵打仗。
不带兵出征,就相当于失去兵权。入关前的满清,没有兵权,就没有实力。当时的女真有非常强烈的尚武精神,以立战功为荣誉,并以战功为升迁的标准。舒尔哈齐不打仗建功,就难以立足。
没过多久,舒尔哈齐就忍受不了努尔哈赤对他的惩罚,到处表达不满情绪,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于是,他背叛努尔哈赤,跑到黑扯木,企图搞“分家”。
努尔哈赤先是对舒尔哈齐好言相劝,但收效甚微,后杀了他两个儿子,没收其财产,准备杀阿敏时,被等人力谏才收回成命。
舒尔哈齐眼看成了孤家寡人,被迫重返赫图阿拉,向努尔哈赤忏悔认错。同时,明朝辽东巡按熊廷弼行挑拨离间之计,欲断努尔哈赤手足。
努尔哈赤早已对舒尔哈齐极其不满,加上外人的挑唆,便毫不留情将其囚禁。万历三十九年,舒尔哈齐去世,年仅四十八岁。至于死因,由于涉及到,要为尊者讳,因而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也就成了未解之谜。根据孟森先生的考据,舒尔哈齐之死,“实乃杀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舒尔哈齐是病逝。